本帖最后由 车车飞飞 于 2025-10-13 15:16 编辑
10月12日,据泰媒报道,泰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一场关于“外卖骑手是否能在高级咖啡店内等单”的激烈争论。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张照片,显示一名外卖骑手坐在一家星巴克内等候,并配文质疑道:“为什么像星巴克这种一杯就要200泰铢的高档咖啡店,竟然允许骑手坐在店内和顾客一起等?为什么不能在外面等?这可是顾客区。” 这条帖文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批评。
“骑手不配进星巴克?” 泰国网民分裂成两派掀热议
脸书账号“ผู้บริโภค”(消费者)发文指出:“看到这种言论真的受不了。骑手也是消费者的代表,他们帮我们取餐、送餐,脱下制服后,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顾客之一。”
泰国歌手Dang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声表示:“骑手本身就是顾客的延伸。” 此言一出,获得大批网友支持。许多评论写道:“骑手多说明顾客多,这有什么不好?”、“有的人自称高贵,其实思想才低贱。”、“太做作了吧,真丢人。”
但也有反对意见出现,发帖称:“其实我赞成为骑手和顾客分区,尤其是空调店。有些骑手确实味道很重,十个骑手挤在一起,餐厅的气氛肯定毁了。”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认同。一名自称前骑手的网友留言说:“说实话,有些骑手真的很脏,外套从来不洗,身上汗味熏人。作为同行我都不想靠近,更别说顾客了。至少脱掉外套、摘掉头套,让自己看起来像普通顾客一点,不就没问题了吗?”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有些骑手一边抽烟一边进电梯,味道非常难闻。我们不是歧视,而是希望大家能尊重他人。” 还有网友提出更务实的建议:“餐厅如果想经营外卖业务,最好设置单独的等候区,既能体现对骑手的体贴,也能保持店内整洁,避免拥挤和交叉污染。”
不过,也有不少人反驳认为这种观点带有歧视色彩。“顾客中也有味道重的人,怎么不见你们要求分区?”、“如果不欢迎骑手,那就别做外卖业务。”、“每个行业都有好人坏人,不能一概而论。” 一些人还讽刺道:“奇怪了,外国人汗臭没人说,轮到本地骑手就被嫌弃?”
这场关于“骑手能否在店内等单”的网络争论迅速蔓延,不仅折射出泰国社会对阶层与职业尊重的敏感心理,也引发了关于公共空间与平等权利的更深层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