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号称 “果中皇后”,凭借细腻嫩滑的果肉,清甜的汁水,俘获了无数人的味蕾。但市场上山竹品质参差不齐,稍不注意,花了大价钱,买到的山竹却又少又难吃。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果农私藏的挑山竹小技巧,记住这 5 个细节,保你个个肉厚汁多,不花冤枉钱!
第一个,看颜色山竹外壳颜色直接暴露成熟度。新鲜优质的山竹外皮是深紫红色,像熟透的杨梅那种颜色,这种果肉甜度高、水分足。如果外壳发青或者黄一块紫一块,要么没熟透,酸味重。要是颜色发黑带斑点的,八成是放太久或者冻坏了,剥开准是烂糊糊的,切莫贪便宜购买。果壳表面若有黄色胶状物,可能是运输中挤压渗出的汁液,少量无妨,但若成片黏连,则内部可能已腐烂。
第二个,看叶片山竹顶上那几片小绿叶就是它的“保鲜指示灯”。那几片绿色萼片要是支棱着像朵小花,说明刚摘下来没两天,果肉还新鲜。要是叶子发黄发干,一碰就掉渣,这种山竹至少放了三四天,里头的果肉可能已经干瘪发硬。
第三个,数花瓣把山竹翻过来看底部,有一圈小花纹,像莲花座一样。这些花瓣的数量和里头的果肉瓣数一模一样,4-8瓣都有。挑6-8瓣的准没错,这种果肉又多又厚,核小到几乎吃不出来。要是只有4瓣,果肉少不说,核还又大又硬。但要注意纹路模糊的可能是落地果,内部常有淤伤。
第四个,掂重量山竹的含水量高达80%以上,新鲜果拿在手中沉甸甸似鹅卵石,说明果肉紧实,汁水充盈。要是轻飘飘的,说明果肉可能因存放过久水分流失,已经脱水缩成一小团,剥开全是空壳。记住这个土办法:同样大小的山竹,挑重的那个。
第五个,捏果壳拿起山竹,用手轻轻捏一捏果壳。品质上佳的山竹,果壳富有弹性,轻轻一按就能凹陷,松开后又能迅速恢复原状。这表明山竹果肉饱满,水分充足。反之,若果壳硬邦邦的,很难按压下去,说明山竹可能尚未成熟,口感酸涩;而果壳过于软烂,一捏就扁,大概率内部果肉已经腐烂。
避开三个常见坑1、别迷信大个头:有些山竹看着大,剥开厚壳只剩三瓣肉,不如挑中等个头但底部花瓣多的。 2、发黑的未必甜:外壳黑亮可能是熟透了,但带褐色斑块或皱皮的绝对别碰。 3、果壳软≠熟透了:有些商贩把没熟的山竹闷在箱子里催熟,壳是软了,但果肉还是酸的。
温馨提示:买回家的山竹别洗!用厨房纸包好放冰箱冷藏,最多能放5天。要是发现某个山竹外壳变硬了,赶紧吃掉,这是要坏的前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