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阖家团圆、亲朋聚会
少不了举杯同庆
然而,在享受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身体
怎样喝酒才能“尽兴”又“健康”?
喝酒的前、中、后该注意些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采访了医院医生
众所周知,饮酒对身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酒精进入体内后,会由肝脏进行代谢。”合肥市二院和平路院区普外科主任医师胡钢介绍,肝脏是分解酒精的主要器官,但如果酒精摄入过多,肝脏的代谢能力会跟不上,酒精就会在体内积累,对肝细胞造成损伤。长期饮酒不仅会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此外,酒精本身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过量饮酒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加重已有的胃部疾病。过度饮酒还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适症状。
酒精性胰腺炎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尤其在长期饮酒或大量饮酒时发生。急性酒精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长期酗酒还可能引发慢性胰腺炎,进一步损害胰腺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尿病风险。
如何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胡钢告诉记者
这要分饮酒前、中、后三步来讲
饮酒前
“首先,在正式举杯之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准备,可以减轻酒精对身体的负担。”具体来说,饮酒前,确保身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是十分重要的。 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喝足够的水,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椰子水、运动饮料),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在饮酒前喝过多的咖啡或含糖饮料,可能加重酒精的代谢负担。 同时,饮酒前,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鸡肉、鱼肉、鸡蛋、坚果等)能够有效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为胃黏膜提供保护。 避免空腹饮酒, 因为在空腹状态下,酒精吸收得更快,更容易对肠胃造成伤害。
需要特别注意地是,如果正服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或止痛药等,最好避免与酒精同服。酒精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加重药物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同服,容易引发严重的“双硫仑反应”, 导致心脏问题、低血压甚至休克。
饮酒时
在饮酒时,应遵循适度为上、缓慢饮用的原则。合理的饮酒量能够降低肝脏负担,减少酒精性肝病的风险,避免一次性过量饮酒,尤其是快速饮酒,迅速进入血液的酒精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压力。
不少人在聚会时喜欢混合不同种类的酒,如白酒、啤酒、红酒等。对此,医生提醒,这样不仅让酒精摄入量难以控制,还可能因为不同酒类成分的相互作用下,导致酒精吸收更快,增加醉酒风险。因此,尽量避免混合饮酒,保持饮酒的单一性。
饮酒后
如果不小心过量,饮酒后,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有助于减轻酒精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胡钢建议,饮酒后应大量饮水,帮助酒精从体内排出。可以饮用温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促进尿液排出,帮助加速酒精代谢。同时,酒后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加重胃部负担。另外,饮酒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尤其是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