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57岁,参加【我是歌手】被外国选手强硬踢馆,被戏称“五旬老太守国门。” 刘德华63岁,12月在香港举办20场演唱会。说实话,小编去看了一场,全程跟唱下来,第二天已经累的躺着床上动弹不得。反观华仔,在台上又蹦又跳,展示滑跪,那体力,那身板,真是让人佩服。
晓庆奶奶,更是人生赢家,拿着大女主剧本,74岁忙着谈恋爱。 所以,年轻人,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前一段时间,咱们国家宣布延迟退休改革的新闻一出,各种梗图纷纷涌现,一个比一个能整活。 整活日记
我要上班
“病假理由千奇百怪之请假补假牙。”
“64大寿生日向30岁领导请假”,以及
“上班老年痴呆犯了,忘记公司在哪里,全勤奖没了”。
正逢上班摸鱼时间,在港务工的我一边乐呵呵的网上冲浪看梗图,一边回头瞟一下71岁的业务同事,向前望一眼65岁的财务阿姨,再环顾一众55岁+的同事们。 心下感慨万分,你大爷不愧是你大爷,上了年纪也很能干,似乎不是网上说的那么一回事! 我的一众同事们从不迟到早退,年假也基本用不完,平日四处拜访客户,手机app用的溜到飞起来,订票订酒店丝毫不用担心。完全是一个岗位做到极致,也不担心会被顶替,也不担心被裁员。(此处仅代表文职工作,体力活另算) 35岁的“老年青年人”被优化,60岁的“青年老年人”再就业,这种事情在香港基本很少发生。 不仅是我公司,即使所在的行业,在香港也大部分都是50后还在发光发热,60后仍是中流砥柱,70后继续勇往直前,80后属于年轻有为,90后全是小朋友。
50后的同事一出去拜访客户,回来交流信息时候,说这个后生仔,那个后生仔的,再详细一打听,全是70后... 前几个月,65岁同事带着我和另一个00后一共去欧洲出差,先不说人家飞跃大半个地球下飞机后仍然神采奕奕,马不停蹄的赴客户的约要一起喝咖啡。独留我和00后同事麻溜地先奔赴酒店补上一觉,再不睡一下就要困倒在大马路上了。 而且,此行出差,所拜访的客户也好,合作伙伴也罢,遇见的都是50岁,60岁甚至年龄更长的前辈,每一个人都看起来神采奕奕、思维敏捷、精力旺盛。(下班后6点约饭,8点约酒,一直持续到12点,是年轻3轮的我都比不过的体力) 在某天晚饭结束后,70岁的行业前辈大爷领着我去坐地铁,步频极快,我还得紧随着一路小跑。大爷把我带到地铁站之后拂袖而去,赶着回去和我的另一个同事大爷再续第二摊。
诶,突然感觉和那些跳广场舞的老年人很像,体力和精神状态极佳。 此外,在很多香港公司中,都是工作年限越长越吃香。很多公司不会仅仅因为人工低,年纪轻能吃苦等原因,就去请刚毕业的,或者经验很少的年轻人。 相反,他们更愿意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仅仅有那么一两年的经验,即使要的人工比应届生高,那么被聘请的几率也比应届生高很多。 这一点招聘原则和内地公司就有很大不同,相当年小编在内地找工作的时候,【应届生】这个身份非常的重要。
相反,在香港,应届生反而更有些劣势,因为没经验,有些公司不喜欢。相对来讲,社招更容易一些,毕竟是靠个人优势和经验上岗,公司也更喜欢有经验的熟手。你有本事就有工作,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应届生身份而被拒之门外。
(香港某银行招聘要求,需要至少2年工作经验)
(香港某银行招聘财务人员的要求,需要至少3年工作经验) 另外,香港的保安,服务员很多年龄都不小,香港的政府网站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
纵然,有些人会发声,称所谓香港老人年纪大了还要找工作,不能退休之类的,很可怜。 确实,每个人都想退休,在资金充足老有所依的情况下都想退休,但是这里想探讨的是那些已经可以退休,但是仍然热爱工作,想要继续工作,并且能够找到工作的健康的就业环境。 而非所谓的“35岁的“老年青年人”被优化,60岁的“青年老年人”再就业等调侃。 还有一点小编观察到的内地与香港职场的不同,就是内地的公司一面对35岁以上的员工优化,一面提拔年轻人,这就导致整个公司越来越年轻化,经验少,工作上就常常有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这一点,在对接海内外的合作伙伴时尤其明显,海外的一些公司员工较稳定,常年下来很少有员工流动,相反内地的很多公司今年换一个人,明年整个团队换掉,后一年直接领导换了,公司风格彻底颠覆,简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归根到底,打工这件事就是放平心态,牛马在哪里都一样。香港职场绝对好吗?也不见得,加班熬夜遇上无良老板的时候一样心塞。 所以,打工人就做到问心无愧,毕竟:
上班=修仙 努力工作就是在修炼 升职加薪就是突破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