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近百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珍贵文物30余件,多数为首次走出莫高窟。
敦煌文化最吸引人的是神秘的洞窟、绚丽的壁画和形态各异的佛像。武汉大学运用先进的文物扫描和复制技术,把敦煌石窟‘搬’进了学校博物馆。
在这次展览中,最让人震撼的是4个全景复原洞窟,让参观者置身其中仿佛亲临敦煌,沉浸式探索神秘石窟,聆听萦绕丝路的梵音激荡,感受跨越“万里千年”的文化碰撞。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先锋教授告诉记者,武大的团队研发的技术用于了石窟的数字化和壁画的几何纠正。黄先锋介绍,“敦煌壁画面积很大,原始壁画其实是曲面的,我们和敦煌研究院一起合作攻关,首先要对洞窟进行3D建模,获取精确的几何模型数据,然后用‘微分修正’技术纠正采集到的壁画图像,修正每张壁画的局部变形,然后就可以打印出平面的壁画了。敦煌石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纹理丰富,普通的测绘手段和设备难以达到要求,我们便将方向瞄准为激光全景扫描、三维数字重建。”
武大用摄影测量技术保护敦煌文物的成果,这背后是该校两代师生接力四十载的努力。在两代武大人的接力下,敦煌文物数字化水平已经很高,文物保护也开启“摄影测量+自动建模”的新模式。目前,武大团队还活跃于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地,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大型石窟,还投入到大同古城、新疆石头城、北京箭扣长城、甘肃汉长城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中。
|
本论坛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用于分享与讨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平台致力于提供开放的资讯与交流空间,但不直接参与用户间的交易与合作。请用户自行甄别信息真伪,谨慎交流与交易,必要时寻求法律协助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