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尼拉的日子,正好赶上黄岩岛问题的紧张时期。遭遇了菲律宾人组织的“全球菲侨大游行”;分公司如临大敌,要求大家在酒店上班,外出时要结伴,还发了小卡片上面提示遭遇状况时的紧急联系人。那天下午看报道时才发现其实在使馆前抗议的只是一群想赚点盒饭钱的群众演员,大家虚惊一场,心中其实暗爽——谢谢那位菲姐帮我们挣了一天的假期。
好了,背景交代完毕,进入正题。这不是一个攻略贴,也没有比基尼,就是结合几次周末行走的经历写一些我在马尼拉见闻和感受。以下大部分的场景发生在马尼拉市区,还有一次托分公司的福,参加公司组织的summer outing活动去了一趟Batangas海边。还是用图片来说话吧——图多杀猫,小猫慎入:-)
坐的是经停广州的南航航班,飞机抵达广州的时候大概下午4点多,通过舷窗拍了张广州城(相信我,相机真没调成黑白模式)。真不明白有着伟大的北上广深的存在,伦敦有什么脸号称雾都。
到了马尼拉的时候已经快晚上10点,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拉开窗帘,迎接我的是瓦蓝瓦蓝的天。
在经历了第一个周末酒店及附近的踩点、熟悉了所有的火警、海啸及地震的逃生通道后,第二周开始再也按捺不下出去走走的念头。逛了一晚上的wikipedia,做了一个简单的攻略,约上几个同事直扑Intramuros而去。Intramuros即马尼拉的城中城,也称西班牙王城,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产物,位于pasig河畔、离马尼拉湾不远。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城中城其实不大,也就一公里见方吧。在日占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不过外城墙保持比较完整。在城中城闲逛,可以选择坐马车、偏三轮、或者一种站着骑的电瓶车。
近年来为了发展旅游业的缘故,城内的古建也修缮很多,并且为了满足外国游客的需要,围绕着城墙根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来吧,美元、英镑、日元、人民币们,住在城中城,步行5分钟,在马尼拉的市中心来挥挥杆!”不知道谁想出的这么有“创意”的点子?
在西班牙统治期间,城中城是西班牙在整个亚洲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及休闲中心,城中遍布各式衙门、教堂、医院、学校、豪宅及shopping mall。西班牙人走后,美国人来了,接着美国人又被日本人打跑了,麦克阿瑟临走撂下一句狠话“哥还会回来的!”1945年他兑现了诺言,但日本人走之前在马尼拉复制了曾在南京犯下的罪行,留在身后到处是焦土,城中城已是一片断壁残垣。幸好,也是一些烧不掉的,比如石头做的城,石头做的教堂。而马尼拉圣母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和圣奥古斯汀教堂(San Agustin Church)就是其中最著名和最美丽的两个。
圣母大教堂一般不开门迎客,只有特定场合和做弥撒的时候。我去了三次都没赶上,只能围墙而走。
这么知名的景点旁边竟然敢乱搭违建还摆摊,缺城管管教了——阿是的啊?
相比较而言,圣奥古斯汀教堂他家的大门就常打开了,去了三次有两次都在办婚礼,看得出很受小资们的青睐(当然,不青睐也不行,菲律宾84%人口都是天主教徒,结个婚不去教堂去哪儿呢)。
教堂门前的两尊雕像,当万里之外远道而来、满脸悲切的圣奥古斯汀大爷遭遇东方的(极像made in china)嬉皮笑脸的一对狮父子,太有喜感了:
非常喜欢教堂里面各种颜色的花窗,热辣辣的阳光如被顺服的野马,透进来特别柔和,令人顿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感。
终于结束了,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祝福中走出教堂。在神父面前跪跪站站大半个小时,大概累坏了,看他们走出教堂时乐的:) 不过,新娘真的很美,新郎也很帅。
难怪这琴声如此有穿透力,从那么个大家伙里发出来的呀:
教堂里面有点蜡烛祈福的地方,类似我们到庙里时上香。自己丢5peso(不到1块钱)进去,点上一根蜡烛,和耶稣说点什么…
紧邻圣奥古斯汀教堂的是一条青石铺设的街道,两侧都是欧式的建筑,恍惚间以为身处欧洲的哪个小镇:
黄色的这栋楼叫casa manila,是一间博物馆,陈设的是殖民时期菲律宾富人的典型家居场景,屋子里面不让拍照,拍了些外景:
天啊,真是蓝。大白天的,你看或是不看,月亮就在那里。
这树长得,细胳膊细腿杵在如此精致的小花盆里面,你这是要逆天吗?
在博物馆里还是忍不住偷拍了一张——主人家的卫生间,听守卫说从中国进口的浴缸,支持一下。中国货,很长时间内曾是万国友邦们的老资/小资们翘首企盼的天朝上物,连咱们的腌咸菜缸搁这儿都是宝贝。
有一次在casa manila,正有一对新人在里面办婚礼,请了歌手来助兴,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女歌手的声音实在有穿透力,有点小野丽莎的感觉。
在马尼拉大教堂和casa manila的中间还有一间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记录了华人在菲律宾一代代成长的故事。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华人就大批来到菲律宾。华人的勤奋很快让他们掌握了当地的经济命脉,但和在南洋其他国家的状况一样,华裔喜欢赚钱,却并不太热衷政治。所以常常受到统治者的排挤,西班牙统治时期将华人编居于pasig河北岸的一片区域,与其他族群隔开,并且从圣地亚哥城堡有大炮直接相对。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一些激烈冲突,甚至发生过屠华事件。
当地人的墓区Manila south cemetery离我们住处不远,步行也就十来分钟,在市中心占据着数百亩的一个地盘。初看之下不似墓地倒很像公园,很多当地人在里面聊天、吃饭、洗衣服、有人拉起了吊床、有小孩追着问我要5比索......
墓区里街道井然,树影婆娑,鸡犬相闻,房屋齐整,有钱人家也会在墓区买一块地盖上房子以为家族死者聚居。
一般的人家,就没有那么讲究,但是还是会有很强的家族观念,看到有一家叫salud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有十来个salud长眠于此了。
不过这里的贫富差距正和围墙外面的世界一样,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得意有人潦倒,有人住洋房有人挤着大通铺......
这个石棺比较新,安置在一棵老树旁边,老树的虬枝与大理石的洁白相得益彰。看了一下去世时的年龄,60出头。“是谁的丈夫吧,也许还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下葬时可能还有几个孙辈在嘤嘤啼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