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世界。但病毒的起源至今仍是謎團。近日,美國麥卡洛基金會管理員兼流行病學家尼古拉斯·赫爾舍爾發表論文《研究發現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BSL-3設施發生多起SARS-CoV-2(冠狀病毒)實驗室泄露》,認爲“大量證據表明SARS-CoV-2病毒是人爲制造”論文稱,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間,北卡羅來納大學測序了7例SARS-CoV-2病毒“實驗室獲得性感染”,均疑似源自該大學頂級冠狀病毒實驗室進行的合成病毒研究,其中包括巴裏克實驗室。更關鍵的是,UNC實驗室合成的病毒帶有獨特的‘基因水印’——T15102C/A突變。研究檢查了1958例北卡羅來納州的社區病例,無一攜帶這一水印。這意味着,如果病毒從實驗室泄漏,水印將成爲鐵證。但研究也發現,這些水印病毒從未出現在社區中,反而是一些‘未標記’的實驗病毒可能已經泄漏。UNC實驗室的安全記錄並不完美。2016年,一名研究員被感染SARS的小鼠咬傷,卻未隔離;2020年,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官方始終未公開細節。當研究作者試圖調查這些感染時,GISAID在CDC和UNC的壓力下,威脅撤銷他們的數據訪問權限。這種掩蓋行爲,是否暗示了更多不可告人的祕密?並且論文中還提到,7例疑似實驗室感染者的病毒突變極少,像“凍住”一樣,與社區傳播的病毒完全不同。這些病毒缺少D614G突變(當時全球99%的病毒都有這個突變),更像是實驗室保存的早期毒株。簡單來說,自然傳播的病毒會快速變異,但這些病毒像“時間膠囊”,不符合自然進化規律。最可能的解釋:它們來自實驗室的人工培養或基因改造實驗。如果頂級實驗室的防護如此脆弱,如果真相被系統性掩蓋,我們是否正在冒險制造下一場大流行?我們必須暫停高風險研究,直到建立真正的生物安全標準。
|
本论坛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用于分享与讨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平台致力于提供开放的资讯与交流空间,但不直接参与用户间的交易与合作。请用户自行甄别信息真伪,谨慎交流与交易,必要时寻求法律协助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