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布积分兑换消费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 积分兑换套路多 超六成消费者遭遇积分清零不提醒问题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体验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1860份;体验调查随机选取了20个热门的积分兑换平台,涉及银行、航空公司、通信运营商、购物APP等。 调查发现 超过七成(72.49%)的消费者 有过积分兑换经历 在有过积分兑换经历的群体中 选择电商平台进行积分兑换的人最多 占比是38.7% 在积分兑换过程中 近五成(49.1%)的消费者 偏好兑换话费、流量、里程等 其次分别有43.5%、42.6%的消费者 偏好兑换纸巾、电器等商品和抵扣现金 37.8%、33.5%的消费者 偏好兑换软件会员等虚拟产品和优惠券 存在的问题 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近五成(47.7%)消费者反映 在进行积分兑换时 可选择的商品或服务少
积分兑换遇到的问题 2 有近三成(28.9%)的消费者表示 在进行积分兑换时 遇到商家虚标商品价格 当被问及觉得积分兑换是否划算时 超过三成(30.4%)的消费者认为 积分兑换商品性价比一般或者不划算 体验调查发现,在中国电信积分商城兑换“中粮福临门自然香黑龙江长粒香米5kg”、厦门航空积分商城兑换“康巴赫 铁胆智能电饭煲3L KBH-30A”、中国联通积分商城兑换天堂伞,使用积分兑换付出的价格均高于市场价。
图/积分兑换和其他平台价格对比 3 37.6%的消费者表示 遇到过商家擅自调整积分使用方式 例如限制使用积分额度 有消费者反映,手机号码使用数年,但是被告知没有开通积分业务,所以积分账户为0。也有消费者反映,开通积分业务后,在办理销号或携号转网等业务时受到限制,被告知没满服务期,需额外支付违约金,但是事先并没有被明确告知。 4 超过36%的消费者认为 积分兑换的商品质量一般 或者非常差 当被问到兑换商品存在哪些问题(多选)时,“商品的保质期或限制使用日期过短”问题最突出,占比为46.7%;其次有32%消费者反映是货不对板;反映包装破损、质量不佳的占比分别是26.6%和25.8%。
水杯外包装全英文字样 5 28.8%的消费者反映 商品或服务信息介绍不全 16.5%的消费者认为 积分兑换和商家宣传不符 QQ音乐积分兑换平台部分产品信息标注不全面,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如可通过9积分秒杀一款“科颜氏白泥面膜14ml”,但是兑换完毕后发现兑换的实际为“满99元减40元”的优惠券,且使用该优惠券会跳转至“禾品生活”店铺购买。后才发现在不明显位置有极小圆圈显示兑换产品为优惠券,且难以识别。
QQ音乐限时秒杀兑换页面截图 6 超过六成(66%)的消费者 遇到过 积分到期清零不提醒的情形 体验案例中,四川航空通过APP可查看近3个月即将失效的里程数,500公里以下的里程失效时不提供短信通知。星巴克积分每季度清空一次,且到期清空前在小程序和短信中均无提示。 7 在对售后服务评价 非正面的消费者中 38.8%的消费者遇到 积分兑换的产品不可以退货 38%的消费者遭遇 退货后只退现金不退积分或优惠券 35.6%消费者遇到 人工客服难以接通或没有 31.4%消费者遇到 平台和商家推诿责任 此外 部分平台积分兑换存在 不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 中国联通、中石化易捷商城明确规定非商品质量问题不予退换。厦门航空回复退换货以页面为准,一般除质量问题不退换,但是相关产品商家表示如果联系退货,也接受七天无理由退货,并协助处理。 消保委建议:强化平台责任,建立完善清晰的兑换规则 平台应当建立明确完善清晰的积分兑换规则,设置合理的积分获取规则、积分兑换价值体系以及积分清零政策,切实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加强对合作方的把控和了解。各相关部门加强互联互通,通过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立案查处、媒体曝光等手段整顿市场,促进经营者履行自身责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同时,建议消费者及时关注商家有关积分兑换的消费提醒或提示,切勿随意点击不明信息或链接,进行兑换时选择积分商场中信誉度较高、公示营业执照等信息的卖家,保留促销信息、商品截图、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维权保留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