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有哪些生活小习惯,慢慢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者生活? 答案五花八门,但不得不说,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习惯,却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静坐,早上六点起床,静坐半小时,再洗漱吃饭,晚上入睡前也静坐半小时。我坚持的这一年来,感觉精力越来越旺盛,以前脾气大性格急躁,得罪了不少朋友,现在心态平和了,负能量为零,人际关系改善很多。
在地铁上看电子书,原本只是想着打发时间,养成习惯后,发现一年下来能阅读50多本书。我现在不仅把阅读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谈吐和见识也都得到很大提升。
不带手机进卧室,白天在外忙连轴转,晚上的时间就留给自己,独处让我学会休息和自省。高质量的睡眠让我白天精神百倍,自省让我 工作起来思路更清晰。
坚持两年后,我不仅实现了职位晋升,体检时各项指标也都达标,我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在向上走。
王尔德说:“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一个人的习惯里,会藏着他的命运。
前不久国庆回老家,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梅子。
她这次国庆回乡,可不仅是陪伴家人,还在当地为父母购置了一套新房,让他们颐养天年。 很快,梅子孝顺的“壮举”就在街坊邻里传开了,大家纷纷夸赞她贴心懂事,年轻有为。
但也有一些声音,听来尤为刺耳:她不过一个二本毕业生,在北京混了几年,怎么突然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肯定有猫腻。
别人不了解,但我清楚得很,梅子今天的光鲜,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这些年来,她一直有随时随地思考、记录的习惯。 刚毕业那会,她零薪酬去一家大企业实习,名为实习生,其实就是打杂,帮着开发票、打印、取快递,总之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都是交给她。 我曾问过她,这样值得吗? 她却给我拿出了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几十页,记录着她每天的思考和总结。 原来,即使没有参与重要工作,她依然在虚心学习。
无论是观察到的工作方法,还是听来的行业内情,亦或是向他人请教的职业技能,但凡对她有所助益的,她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手机备忘录。 晚上回到家,她就把白天的思考内容沉淀下来,写进笔记本里,让自己消化吸收。
聚沙成塔,梅子后来凭借高于普通求职者的认知,和过硬的职业技能,成功应聘进入一家还不错的创业公司。
公司机会多,成长空间大,梅子很快得到提拔,但她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始终保持着思考记录的习惯。 三年来,她的笔记本也有了四五本,能力也在逐步地积累中显著提升。
现在的她,已经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身价翻了10倍。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的确,很多看似不凡的人生,都是小习惯成就的。
著名编剧海岩,被誉为中国“现代言情剧教父”,是中国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 可极少有人知道,他的学历是小学。 海岩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读了4年小学后就辍学了,15岁那年离开家,入伍当兵。 在成为在成为编剧之前,他是北京第一监狱的伙夫。 但与他人不同的是,他一直有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他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素材,笔耕不辍。 1985年,他的《便衣警察》出版了,只有小学学历的海岩,因为这部小说获得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人生路从此柳暗花明。
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和他的人生有着因果关系。
王小波早年间在云南插队,每天不是种地就是推粪车,沉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扼杀他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即使在田间劳作,也利用休息的间隙拼命看书,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到了晚上,没有纸,他就在一面镜子上写作,写了擦,擦了写。直到镜面模糊得看不清任何字迹,才肯停笔。 作家张涔汐说:
不是一个人优秀了才有好的习惯,而是养成了好习惯,人才变得越来越优秀。
习惯是有力量的,日积月累的量变,终会在某天爆发,完成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