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 價格跌破熊市低點,投資者提案取消 2% 通膨並回購銷毀,引爆 Polygon 代幣經濟學大辯論
全球加密貨幣重新進入多頭循環,但作為以太坊擴容代表之一的 Polygon 代幣 POL 卻逆勢探底。過去一年,POL 價格跌幅達 33%,甚至低於 2022 年熊市低點。低迷走勢直接觸發社群反思代幣經濟模型,一位活躍投資者 Venturefounder 4 小時前在治理論壇提出廢除 2% 年通膨、改採回購銷毀的重大改革,讓 Polygon 走到關鍵十字路口。
逆勢下挫的 POL 價格
根據Cointelegraph 報導,在比特幣、以太坊領漲的市場裡,POL 卻連熊市低點都失守。2024 年 Polygon 把原生幣由 MATIC 轉換為 POL,同步導入每年 2% 通膨,用來補貼驗證者與生態補助。隨著新增供應量每年約 2 億枚,稀釋壓力漸增,價格持續滑落。Venturefounder 直言:
「市場沒問題,POL 本身出了大問題,而且情況很糟。」
改革提案核心內容
Venturefounder 在治理論壇祭出兩步劇本。第一步,把年度通膨目標直接歸零,或每季下修 0.5% 直到歸零;第二步,啟動財庫資金回購並銷毀流通代幣,藉此轉換為通縮或固定供應架構。他引用 BNB、AVAX 與 Ether 的案例說明,稀缺性提升可強化價格支撐。
無通膨模式的潛在影響
提案獲得關注,但挑戰同樣尖銳。若取消通膨發行,驗證者少了固定補貼,網路安全如何維持?財庫規模能否長期支應回購?一旦回購金額不足,流動性可能收縮,影響新專案孵化。這些問題都需要社群在治理投票中權衡。
Polygon 技術布局與市場競爭
即便價格受壓,Polygon 技術路線仍持續推進。團隊推出 zkEVM,下階段透過AggLayer 框架串接多鏈,目標建立統一的 Web3 基礎設施。同時,Arbitrum、Optimism、Base 等 Layer-2 新秀迅速擴張,競爭日益激烈。Polygon 在實體資產代幣化與 NFT 市場仍展示韌性,NFT 累計銷售額突破 20 億美元,成為潛在價值支柱。共同創辦人 Brendan Farmer 與執行長 Marc Boiron 已對論壇討論表達關注,顯示團隊對改版持開放態度。
此次圍繞 POL 的經濟模型爭議,不只是單一專案風暴,也是整個產業在「通膨補貼」與「通縮稀缺」間的選擇題。最終結果取決於治理投票、實施細節與驗證者回報設計能否兼顧安全與成長。無論提案能否通過,Polygon 給市場的啟示都很清晰:代幣經濟學不再是附屬條款,而是左右專案生死的主戰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