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注意力似乎全都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对的,你没看错,今天已经是奥运会第三个比赛日了,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奥运项目本身,而是集中在开幕式的口水仗里。 我刚看了眼豆瓣,昨天还是9.0的高分,现在已经被冲到只有6.5分了。 大家看评分也能知道,七成以上的用户,给出的要么是五星,要么就是1星。 评论区里面“战况”更是异常的激烈。 这个现象反应了什么问题呢? 反应了两点。 第一,今年的奥运会的确关注度不够,热度太低。 第二,如果不是某些群体极力的吹捧,跪舔开幕式,从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集体不满,然后去反击他们。 可能啊,本届奥运会的关注度会更低。 我是个体育迷,每一届的奥运会我都有关注。 关注度最高的当然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了,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聊。 然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热度也是非常高,当时国内还特地出了一款模拟奥运的单机游戏。 再往后面16年的里约和21年的东京,奥运会的热度就开始逐渐衰减了。 直到今年的巴黎。 今天都已经是第三个比赛日了,我想问问屏幕前的各位,中国队现在拿了几块金牌了?本届奥运,你们看过几个项目了? 还有就是:没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你们会看吗? 网络上,除了官方媒体编辑的那些词条下面之外,你基本上很难看到大家对于奥运会的讨论。 微信朋友圈里,常年那些爱蹭热度,爱跟风的,居然全都消失不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这很正常,说白了,还是因为时代的发展。 这和春晚的关注度越来越低是一个道理。 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大家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看奥运,中国队拿到一块金牌,整个巷子的人都会欢呼雀跃,兴奋很久呢? 因为那时候,我们没啥自信。 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出去留学, 工作,看到西方社会,看到欧美国家那些现代化的东西,看到人家先进的技术,心里面非常的羡慕。 有一撮人从此就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化身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公知,直到现在这帮人仍然活跃在互联网上,时不时的出来冒个头。 因为当时我们和西方有巨大的差距,所以这时候心里面,不说自卑吧,起码没啥自信。 这时候该怎么样来树立民族自信呢? 体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通过体育来证明我们和西方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并且,我们还可以在体育上去战胜西方。 所以当有中国运动员拿到金牌,身披国旗,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们眼含热泪,由衷的感觉到激动。 而现在呢? 我们已经不需要再用体育来树立民族自信,来提升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了。 因为我们在其他方面,已经做的足够出色了。 就拿刚刚公布的数据来说: 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 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 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无人驾驶,月球探测器,国产大飞机…… 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已经被我们给摘的差不多了。 在2023年全球工业报告中,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值排名,我们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占全球35%。 超过了第二名到第10名的总和。 我们已经足够的有自信了,所以在体育这方面,所寄托,所承载的部分,确实没以前那么多了。 另一方面的原因呢,就是现在娱乐手段太多元化了,除非是体育迷,很少有人会去守在电视机前看体育比赛了。 然而就算是体育迷,也会被分流一部分人。 现在,大家都喜欢刷短视频,所以在听说巴黎奥运会开幕了之后,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哪个号能在?抖音上有没有直播? 大家甚至懒得下载央视频app。 可是因为转播和版权限制的原因,抖音上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夺冠画面和精彩集锦,另外,直播后面还必须要延迟30分钟以上。 对于体育比赛来说,30分钟,结果早就出来了,赛果新闻铺天盖地的早就推送到你手机了,再去看延时直播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拿金牌对于大家来说已经脱敏了。 以前喷子还会说什么举国体制,只会制造一些拿金牌机器有什么用。 现在呢,他们这些人的焦点已经全都集中在场外了。 我们不是说巴黎不装空调,塞纳河水质污染严重吗? 他们就想着要反击啊。 于是,在奥运会开始之前,有媒体报道已经有一批四川大厨已经飞往法国,他们在当地采购食材,将为运动员们提供川菜。 当时的评论区里面最热的两条评论是这样的: “差不多得了,能保证营养卫生就行了呗,人家都能吃,显得咱们太娇气了点。” “厨师的费用是谁出的?能不能给个明细?" 经典的理中客发言对吧? 看似理性,中肯,客观,可实际上,言语中却满是讽刺。 意思就是想说咱们的运动员矫情呗,人家都能吃的东西,为啥我们就不能吃呢?还空运厨师过去,这些可都是民脂民膏啊,请问这些费用是谁出的呢? 可没想到,这回旋镖来的这么快。 因为这一届巴黎奥运会主打的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所以50%供应的都是素菜,肉类少之又少的同时,就连鸡蛋都是限量的。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抗两天就过去了,可是对于那些进行高水平比赛,每天的运动量和消耗量极大的运动员们来说,可就不够用了。 于是,英国代表团在奥运村周边紧急租借了一所烹饪学校,将其转变为临时食堂,并且从国内抽调大量的厨师前往法国,专门解决饮食问题。 奇怪的是,那些喷子现在不出来指责英国人矫情了呢? 哦,我明白了,一定是英国运动员太有松弛感了。 所以为了满足他们松弛的嘴巴,要找一群专门具有松弛感的厨师,来给他们制作浪漫,自由,兼具松弛感的食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