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yalee 于 2024-3-5 01:00 编辑
截至2月21日,《热辣滚烫》的票房已经超过了30亿元。
仅靠两部电影,贾玲成为全球独立执导电影票房第二高的女导演。
贾玲的成功,普通人也能复制吗?
《热辣滚烫》的核心卖点,是贾玲成功减肥。
在正解局看来,真正成就贾玲的,不是减肥,而是中国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
所谓的是电影工业化,指的是以精密、专业、标准的流程、分工和规划,让电影制作变成可控制、可衡量的商业活动。
如果说,非工业化的电影就像是小作坊,那么,工业化的电影就是工厂流水线。
最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莫过于好莱坞。
这一体系,理顺了内容创作、影视制作、发行传播、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让好莱坞能够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地进行电影生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日益健全。
这里,我们观察三个维度。
其一,消费市场。
消费驱动生产,消费市场亦是工业化体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月18日,猫眼研究院发布《2024春节档电影数据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80.16亿,总观影人次1.63亿,票房、观影人次及场次三项关键数据创下中国影史新高。
中国电影的春节档市场,已经非常成熟。
这里的成熟,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足够大,大几十亿的市场,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影片。
二是类型有规律,灯塔专业版盘点近年春节档电影数据后发现,票房最高的电影类型依次是喜剧、剧情、动画和动作。
消费端的趋势有数可查,让生产端的制作有章可循,降低了盲目生产的风险。
其二,硬件支撑。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连续出品了《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封神》等有口皆碑的大片。
支撑大片的,是不断进步的硬件水平。
比如位于青岛的东方影都,建有40个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和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其中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10000平方米单体摄影棚、先进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下摄影棚。
《刺杀小说家》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第一次完整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影片,在东方影都一次性使用了16个摄影棚。
放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
硬件改善,有助于提升电影生产的效率、水平。
其三,营销手段。
这次《热辣滚烫》上映,很多人批评贾玲营销过度。
其实,营销本身就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一环。
正解局注意到,很早以前,贾玲就放出消息,说她为了电影瘦了100斤,除了预告片中的一个剪影,全网竟找不到一张她瘦了之后的照片,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2月10日大年初一,贾玲晒出瘦身后的电影海报,随后话题#现在的贾玲#冲上热搜第一,引爆热点。
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片方又上线了“电影蜕变曲”《一切都来得及》,再次引发热议。
从这些宣传海报、视频等物料看,在电影开拍前,片方已经在为后续的营销做准备。
无论是粉丝见面会、路演等线下活动,还是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中国电影营销的路径已经非常成熟。
工业体系的进步,为中国电影带来什么?
这里,打个比方。
工业化前,厨师做一道菜,需要自己挑水、种菜、烧火。
工业化后,厨师做一道菜,水用自来水,菜从市场买,火用天然气。
工业化,让厨师做菜变得简单了。
工业化,像水厂供应自来水一样向从业者供应“生产要素”,大大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
门槛变低了,像贾玲这样的“门外汉”也就有了机会。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拆解《热辣滚烫》,就会发现贾玲成功的必然性。
正如上文分析的,中国电影春节档的市场规模足够大,喜剧类型的影片最受欢迎。
喜剧演员出身的贾玲,拍摄一部喜剧电影,在春节档上映,本身就有很大的成功几率。
问题在于,贾玲没有较多的导演经验,如何顺利制作一部优秀的电影?
答案,就是中国电影成熟的工业化体系。
《封神》的导演乌尔善把电影工业化拆解为三个维度——创作、管理、技术应用。
难度最大的应该是创作,特别是剧本创作。
剧本创作,被认为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没有好剧本,再优秀的导演也将面临无米之炊。
有意思的是,《热辣滚烫》用的不是贾玲自己团队的原创剧本,而是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百元之恋》于2014年上映,讲述的是32岁的废柴“家里蹲”女性通过拳击改变自己的故事,先后斩获了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等荣誉。
在电影评分网站豆瓣上,《百元之恋》评分8.3分,好评如潮。
这表明,《百元之恋》的剧本经过了专业评审与普通观众的“双重审视”。
贾玲直接翻拍《百元之恋》,可以借助已成功的模式来降低试错成本。
这也意味着,在电影最关键的剧本创作上,《百元之恋》又为贾玲降低了门槛。
在《热辣滚烫》的团队中,贾玲的真正角色,不是导演,而是项目负责人。
贾玲的主要作用,是集聚各种资源。
一个是钱。
《热辣滚烫》集合了新丽传媒、中影、阿里影业、阅文影视、大碗娱乐、三亚文艺小红文化、北京骑小马文化传媒、企鹅影业这八家主出品方。
正解局注意到,出品方中,既有中影这样的老牌电影公司,也有新丽传媒这样的行业新贵,还有阿里影业、企鹅影业这样的互联网厂牌。
这些出品方,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还有流量。
一个是人。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性、实用性人才。
凭借着人脉,贾玲为《热辣滚烫》网罗了行业内最一流的从业者,让她足以做“甩手掌柜”。
编剧是孙集斌,他同时也是《你好,李焕英》的编剧,是中国一流的喜剧编剧。
摄影指导是刘寅,入行近20年,代表作品《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金刚川》,曾荣获第18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奖,并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等奖项中提名。
音乐制作人有大张伟、汪苏泷、张艺兴、宝石Gem,是在当下流行一线的音乐人。
至于演员更是大牌云集,除了自己出演主角外,还邀请雷佳音、张小斐、杨紫、沙溢、李雪琴、马丽、乔杉等人出演。
既有知名演员,也有流量担当。
综合来看,贾玲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剧本,筹集了充足的资金,聚集了一批当下中国最顶尖的编剧、演员、音乐人、摄影师,拍出一部喜剧在春节档上映。
这样的电影,能不成功吗?
之所以说贾玲的成功有迹可循,是因为此前已有先例。
这个先例,就是徐峥。
同样是喜剧演员出身,徐峥在2010年和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上映之后,就自编自导了《人再囧途之泰囧》,刷新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最终票房12.69亿。
最近几年新近崛起的吴京、陈思诚,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受益者。
特别是陈思诚,对市场变化、行业动向非常敏感,对工业化体系的运用也最娴熟,因此连续出品了多部爆款电影,赚到了大钱。
如果再加上大鹏、韩寒、王宝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没有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支撑,他们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造就贾玲的,是才华、勤奋、自律。
成就贾玲的,是中国电影成熟的工业体系。
回到《热辣滚烫》,很多人会说,贾玲的减肥至关重要,如果减肥不成功,就没有这部电影。
此话不假。
但需知,贾玲减重100斤,靠的也不是简单的个人意志,而是一整套减肥体系。
网上有人说,贾玲减肥成功是因为吃了减肥神药,这个信息尚无法核实。
但包括减肥药、减脂餐、运动等在内,减肥也早已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体系。
这就是产业的力量。
作为产业自媒体,经常有读者询问,产业发展对个体有什么影响?
在贾玲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了生活,也降低了个体跨界的门槛与成本。
除了电影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一个典型。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的创始人李斌、何小鹏、李想在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前,都没有汽车制造的从业经验。
三个人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受益于长三角、珠三角完善的汽车产业链。
作为新玩家,小米官宣造车才1000多天,为何能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
这也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太完善了,降低了造车的门槛。
当然,跨界的门槛降低了,并不意味着成功率也提高了。
事实上,正因为门槛降低了,入局者多了起来,竞争反而可能更激烈。
很多人会说,贾玲也好,李想也罢,在跨界之前,就已经站在了所在行业的顶端,拥有普通人无法拥有的资源,成功没那么简单。
但需知,如果产业体系不健全,贾玲、李想连跨界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情况下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就拿互联网来说——
论坛时代,天涯、猫扑等论坛以文字传播为主,门槛较高,只有像当年明月、宁财神等文学水平较高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短视频时代,相比于文学创作,拍视频的门槛就低多了。
抖音、快手上有很多农民走红,放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不得不说,现在的互联网产业,给了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机会。
普通人可能无法完全复制贾玲的成功,但应该像贾玲那样把握产业带来的机会。
如何把握?
一是不出局。
现代社会,无人不处于产业构成的网络之中。
但是,很多人虽然从事某个行业,却闷头干活,对行业发展充耳不闻,身在行业,心已出局。
深耕行业,不出局,才有机会。
二是观变局。
市场变幻莫测,既要关注本行业的变化,也要观察其他行业的动态,寻找新的机会。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发展引起了近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也改变了所有人的工作与生活。
让我们一起关注产业变局,这关乎你我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