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yalee 于 2024-2-16 00:44 编辑
对于00前的很多人来说,春节的最大象征或者期待肯定包括:放鞭炮。
“最想在过年时能放烟花。”
这或许是如今过年前,很多人同样的期待。
前些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应当予以修改。
这似乎被看作是烟花爆竹“禁燃令”松绑和放宽的信号。
但实际上,大部分城市仍然维持了先前的“禁燃令”。
“爆竹声声”背后,“烟花之乡”湖南浏阳的感受最为真切。
国内鞭炮烟花产业领域有个说法,“在中国,每点燃两个花炮,就有一个来自浏阳。”
有数据显示,浏阳生产的烟花爆竹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约80%,世界市场份额占比约为60%。
浏阳是长沙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湘赣边界,湖南省的东北部,人口将近150万。
当地盛产硫磺,是制作火药的重要原料,境内以红壤为主,为优质的花炮原材料如杉木、楠竹、硫磺、红土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算起来,浏阳规模化的花炮产业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浏阳城内就有许多生产烟花鞭炮的家庭作坊。
因为花炮产业的发达,民国时期曾有说法:“闻昔日浏阳金刚白市上粟等处,平时不见乞丐,荒年绝少饥民,是皆爆业(花炮)所赐也。”
改革开放后,浏阳更是全国花炮的重要产销基地。
中国人过年一直讲究三件事:吃年夜饭、吃饺子、放鞭炮。
对于国人来说,完成这三件事才是过年的标配,缺一不可。
那时,即便是最节俭的中国家庭都会买点浏阳产的“二踢脚”、“一千挂”放一放,感受下过年的氛围。
声名远扬的“浏阳花炮”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03年,“浏阳花炮”成为原产地域地理标志;2006年,“浏阳花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浏阳花炮”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正因如此,从1992年到2012年,浏阳花炮产业经历了“幸福的20年”,产值从4亿元飙升到277亿元,足足增长了70倍。
当时,浏阳全市共有一千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市有40万人从事与烟花爆竹产业相关的工作,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花炮企业工作。
一时间,浏阳全市税收有50%以上来自花炮产业。
2015-2021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 图片来源:DT财经
全盛时期,浏阳烟花曾占据着80%左右的国内烟花爆竹市场份额,国外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0%。
2020年,浏阳花炮出口总额29.8亿元,占全国烟花爆竹出口总额的60%。
同一年,根据美国烟花协会的数据,全美大型表演中使用的烟花75%都产自中国,个人燃放的烟花则98%来自中国。
其他数据更直观,2020年,美国进口了3.7亿美元的烟花,其中中国烟花占了3.57亿美元。
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背景下,浏阳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以烟花爆竹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2001年8月28日,浏阳花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改名为熊猫烟花,2015年又改名为熊猫金控),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谁也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代表中国花炮行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熊猫”至今依然是独苗一棵,甚至已成ST熊猫。
曾经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烟花,被称为“烟花第一股”的熊猫烟花,2009年在北京全市总销量60万箱,但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跌落至2.3万箱,十年间缩水九成以上。
这项最能代表中国民族特色的产业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禁燃令。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不断有专家建议,过年不要放烟花,这样可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也能避免很多因为烟火燃放不当引起的火灾。
确实,当时几乎每年都有因烟花生产、储存、运输、燃放过程中引发的惨痛事故见诸报端,令人揪心。
伴随各类反对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越来越多,1992年,出于对燃放安全和空气质量的考虑,广州首开禁放之先河;1993年,北京也跟随其后,由此开启了延续三十余年的“禁燃令”序幕。
虽然很多地方也相继发布了“禁燃令”,但还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态势。
直到2014年,雾霾开始笼罩中华大地。
当时专家表示,每年除夕和元宵节夜间都会出现明显的污染浓度高峰,这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很大关系。
于是,在安全和环保的双重要求下,全国有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始出台“禁燃令”,并在近十几年内,到达了顶峰。
根据中国烟花爆竹协会官方网站文章称:截至2018年1月底,全国共有803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比提高81%,其中直辖市3个,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省会城市16个;地级城市153个;县(市)城市631个。同时,还有923个城市出台了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同比提高21%,其中直辖市1个,即重庆;省会城市9个;地级城市146个;县(市)城市767个。
随着“禁燃令”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浏阳花炮产业的压力也在增大。
实际上,对浏阳花炮行业影响并非只有“禁燃令”,制约浏阳乃至全国花炮产业还有其特殊的运营模式。
说起来,湖南浏阳并非全国唯一的花炮产业基地。
除浏阳外,还有湖南醴陵、江西上栗和万载。
这四个湘赣边界县市的花炮产量,一度占全国市场的近九成。
花炮,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俗文化,也构成了这四个地方主要的产业链条。
自古至今,花炮制造手艺几乎没怎么变化过,主要包括卷纸造筒、填制火药、栽植引线、封泥等步骤,细分起来又有十二道流程七十二道工序之说。
但总体来看,制造花炮的技术门槛不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过,花炮产业不仅是制造产业,还包括造纸、印刷、硝石和采矿等上游产业,以及仓储物流和批发销售等下游产业。
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不需要花炮企业操心的就是销售。
由于各地花炮厂早年多为集体制企业,生产和销售均由各地供销社系统负责;同时,因为花炮有其危险品的特殊性,在产业改制过程中,也始终没有全面放开销售。
时至今日,由于花炮行业的经营模式传统,每一环都要受到严格的监督,又有其特殊的时效性,很难像其他产业那样形成规模效益。
“禁燃令”也是基于安全考虑,因为有过一连串血淋淋的事故。
2007-2011年我国共发生烟花爆竹事故503起,造成998人死亡;其中较大事故86起,死亡372人;重大事故8起,死亡107人;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37人。
甚至,在2009年元宵节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主楼因违规燃放烟花而导致火灾,事故造成1名消防员殉职。
自从“禁燃令”出台后,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大幅度降低。
相关数据统计,“十二五”末(2015年底)与“十一五”初(2006年)相比,花炮安全事故数和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6.4%、71.4%。
燃放花炮不当固然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也有很多事故是因为花炮本身的质量问题。
千百年来,湖南等地的花炮企业基本都是手工作坊模式。
农闲时,家家户户齐上阵,凭着并不规范的经验组装各类花炮。
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在组装时极容易发生事故,同时因为火药装填不符合标准、引信过短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不过,“禁燃令”背后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倒逼浏阳花炮企业升级的契机。
2007年,浏阳一边淘汰落后花炮企业,一边将花炮直接税收的1.5%作为花炮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逐渐向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领域转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浏阳花炮行业研发的“专业燃放”,即由专业人员在特定的室外空旷地点燃放的数控烟火系统,行业内根据其规模和危险性分为ABCD四个等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艺术家蔡国强带领团队设计的“大脚印”烟花表演,给全世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完成这场烟花表演的关键之一,便是一套在当时最为前沿的数控烟火系统。
在专业燃放出现之前,烟花燃放就是一项纯人工的手艺活,甚至还会面临危险。
沿着“大脚印”的印记,浏阳许多企业也纷纷从花炮的生产销售转型数控烟火系统开发。
2010年,长沙市政府每周一场20分钟的橘子洲音乐烟花秀,让浏阳开始走向全国的节庆数控烟火市场。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浏阳烟花占了四分之三;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超过一半的花炮由浏阳供给……
不过,文旅烟花的3亿元市场,在总金额数百亿元的浏阳花炮产业中,只是沧海一粟。
浏阳花炮行业的经济提升,主要还是靠出海。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烟花爆竹的出口为407596吨,同比增长26.2%,总金额为114091.4万美元,同比增长41.8%。
前文提到的ST熊猫,其海外业务就占据了收入构成的近85%,依靠出口烟花贸易,其在2021年度就赚了近2.5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这家公司却在2021年取消了过年花炮业务,转型做金融小额贷。
没办法,2020年这家公司花炮的海外收入是1.435亿元,可国内是1.502万元……只能说国内当时的花炮业务实在太不赚钱了。
好在命运多舛的烟花行业,在2023年迎来了曙光。
2023年1月,浏阳市官宣全市鞭炮烟花产业前一年的总产值为500亿元。
要知道,2022年,这个数字还是301.5亿元……短短一年时间,浏阳的烟花产值就增长了近200亿元。
对于中国人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刻在骨子里对春节的记忆和仪式感。
轰鸣的爆竹声与璀璨的烟花,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不管你今年春节有没有放鞭炮,新的一年开始,小编恭祝大家好运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