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花样翻新的狡诈骗子,一边是智勇双全的警察蜀黍,两者的对决注定没有悬念。今年5月份,从市民小江收到一条不寻常的短信开始,警方和骗子展开了多番较量。 第一回合 和小江一样,很多某品牌手机的用户都收到了这类短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类似短信的形式发送的。 30岁的小江收到这条短信息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击了链接,下载了一个APP。 在美色和金钱的双重诱惑下,小江最终被骗了4万多元。 据了解,像小江这种抵不住诱惑去点击链接的人不在少数。 民警分析认为,对于这种类型的诈骗手法,与之较量的关键在于及时防护好这个传播媒介。 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到今年6月,通过这种类短信形式引流的这类诈骗几乎销声匿迹。 第二回合 当民警刚想喘口气时,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家住金山区的张女士接通一则网络通话没多久,嘤航卡里的163万元购房款就被转走了。 张女士提到的软件是某品牌的电子产品内置的一款视频通话软件。 对方来电后自称是某贷款平台的客服,说张女士的身份被人冒用,需要尽快注销账户,不然就会影响征信。 于是,张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一款软件进行屏幕共享,由对方指导注销账户。 当进行到最后一步输入验证码时,她突然发现了不对劲。 幸运的是,因为及时醒悟,163万元只是被转到了张女士的定期账户,并没有被骗子转走。 继张女士遭遇这种新类型的诈骗后,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骗子冒充金融平台客服、贷款公司等,以影响征信为由诱导被害人转账的案件急剧上升。 骗子来势汹汹,为了赢得这场较量,警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多种应对措施。 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这类案件在7月中旬明显下降。 第三回合 不到一个星期,这类诈骗手法的升级版悄然上线。 7月底 上海静安区某商场 民警在商场执勤时,突然听到某金店的员工一直和自称是“银监会”的人打电话。两人通话时用的是上一个案例中提到的视频通话软件。 事实上,“百万保障”是一项完全免费的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上海警方报请国家部局协调相关企业继续深化封停账号的措施。除了警方,相关企业内部也开通了举报渠道。 经过多方努力,这类案件的发案在进入8月份以后逐日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