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要做个渣男 于 2022-12-23 16:43 编辑
这两周,各地防控陆续放开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参与核酸检测的人数大幅降低,“阳性”不再被流调系统全程标记、不再被强制待在固定空间,大家的恐慌情绪快速蔓延。
毕竟,高度紧张了3年,“一夜放开”大家担心自己随时会成为下一个,这也是人之常情。
1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预估,预估会有80-90%的人感染。
这个比例很高。
而随着“小阳人”从新闻案例,变成朋友圈“阳友”,并在最近几天呈现刷屏之势。大家也越来越相信,专家预估的90%,恐怕还是保守了。
在每个人都变成健康“第一责任人”之后,各个社交平台也开始弥漫起“自救之风”。尤其是熬过阳性的人,纷纷现身说法,分享疫病防治攻略。
最常见的攻略,把整个防治过程分成了预防、前期、中期、后期等5个阶段,或者6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累计推荐了约10种药物。
这种不断弥漫的情绪和病毒式传播的自救攻略,导致各地市民跟风抢购药品。
事实上,大家多少有点过于恐慌了。事实上,很多攻略是出自“阳友们”的个人感觉,并不科学,不能盲信。
比如抗生素、各种抗病毒冲剂,吃了大概率并没有明显效果。更严重的问题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有效药物,又存在很大的错误用药风险。
如果对奥密克戎有科学的认知,就会知道,其实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准备十几种药物,最核心的“储备”只需解热镇痛抗炎药、维生素C,以及高烧时按需补水。
其他的如果抢不到,随缘就好。
01
“肺炎”已经变成了“流感” 按照人类的历史剧本,这样的时刻,迟早会到来,也应该到来。
当然,也很可能,在某一刻之后,人类“吸收”了病毒。
根据目前研究,人类的基因中,约8%与已知病毒重合。
这些基因片段,很可能是就是人类和远古病毒长期战斗的过程中,所俘虏的“战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