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发现,印度这个国家,好像有个毛病,叫跟外资有仇。前几天我说过,想要过得舒服,就得把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产业链的上游。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掌握核心技术,爬到产业上游,一穷二白就不想打工,只想当老板,那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了。印度人说:嗨这不是巧了么,在我们印度教的世界观里,整个世界就是梵天大神的一场梦,完美符合前提条件。 于是印度就真的开始对国际资本无脑挥拳,看见你赚钱,就觉得自己血亏。7月21日,荣耀表示,将退出印度市场,原因是“众所周知”。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懂的都懂:印度政府没事就来查个帐、罚个款,不光是荣耀,小米、OPPO、vivo、华为等中国企业都遭到过税务审查,然后目的就是,打个秋风,弄一笔钱。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分得清的:当然是选择一顿饱! 据统计,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被印度政府“亲切关照”过,包括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开发商等等。荣耀CEO赵明表示,印度手机产业链上的中国中小工厂,8成都倒掉了。印度,一个资本来了就走不动的国家。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会不会是中国企业缺少契约精神,不遵守当地法律,你那么清白还怕查吗?这就是纯纯的眼界限制了思路,信息过于片面,因为印度政府可不是只针对中国,管你是中国还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一律重拳出击。 有这么一个经典案例,2007年,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要收购一家印度电信公司的母公司,这家母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这个地方交易税比较低,在印度算间接交易。 印度税务局不爽了,找上门来,要求缴纳26亿美元税款。沃达丰懵了,当时开展业务的时候,可没听说过间接交易要在印度交税啊,坚决拒绝了。2012年,官司打到印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翻了半天税法,表示的确没规定有这种税,判税务局输。 印度政府听说了,什么?要法律?这还不简单,现场写一条就是了。可是大家都知道,你2012年的法律,怎么能来限制2007年的交易,法不溯及既往嘛。印度表示,那是什么,没听说过,我规定本法律可向前追溯50年。 这下无数在印度的外资公司都炸锅了,这么一算人均欠税啊。沃达丰要补交的,从税务局索要的26亿美元,翻倍到了51亿美元。印度最高法院一看,嗯,既然法律也确实这样规定了,那咱们还是依法,是吧? 沃达丰说我大疯了。这公司拢共才值100亿美元,你这税就要51亿,于是就去申请国际仲裁。官司从2007年一直打到2020年,终于靠国际社会“斡旋”挽回了损失。但沃达丰从此也主动退出了印度市场。 这显然不是个例,2014年,亚马逊大举进入印度,信心满满。结果投资60亿美元,连年亏损,印度政府不但在亚马逊进来后,增加法律,禁止亚马逊在印度销售自营商品,而且强迫亚马逊同意把自己持股的线下商城,卖给印度前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的信实工业。 现在穆克什·安巴尼已经不是印度首富了。莫迪的资助者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这两年疯狂吞并印度国企,资产以坐着火箭的速度飞涨,最近不但拿下了印度首富、亚洲首富的位置,还超越了比尔·盖茨。大家如果对这个人有兴趣请扣1,我们以后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沃尔玛,来到印度也是连年血亏,一大原因是印度政府要求,超市里必须上架30%的本地产品。沃尔玛懵了,我倒是想上架,可你本地得有这么多种产品啊!沃尔玛亚洲区CEO表示无语,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怎么才能落实这项规定。 福特汽车在印度连年血亏,今年5月,正式宣布将工厂卖给塔塔,退出印度,原因是“实在找不到可以长期盈利的办法”。通用汽车逃得更早,表示“长期亏损导致印度市场没有存在的价值”。比较有趣的是通用汽车想把工厂卖给长城汽车,折腾了2年,印度政府没批准。亏了没批准,否则不一定被怎么“收拾”呢。 谷歌、脸书、微软、英特尔这些国际巨头,想要进入印度,可以是可以,但必须得跟信实工业合伙,交了投名状,才能开展业务,并且需要承担高额的数字税。数字税这个东西,印度是最早开征,也是收的最多的那一批,你永远可以相信印度搞钱的积极性。在征收范围中的119家公司里,86家来自美国。 当然,中国公司也被整的很惨,以手机企业为例。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是380亿美元,中国厂商占七成。前五名里,除了第二的三星,其他都是中国品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小米,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在印度相当ok了。另外像vivo、realme、OPPO也很能打,分别占了16%、15%、12%。 中国厂商非常重视印度,2014年就开始进入印度,投入逐渐增加,也非常重视本土化,小米、OPPO、vivo等等都在印度设厂,包装都打上了“Made in India”,线下门店也遍布大街小巷。然而他们在印度的日子却非常不OK。 2021年12月,印度财政部突击搜查小米,说他们在进口货品时适用税率错误,涉嫌逃税。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声称,小米印度向高通和中国小米支付了“特许权使用费”(royalty and licence fee),这个可以理解成专利费,但是没有计入进口产品的价值,也就是没交关税。涉嫌偷税漏税,违反了海关法,要追缴65.3亿卢比税款,约合人民币5.6亿。 这几亿(人民币)其实只是盘开胃菜。今年4月,印度憋了个大招,直接扣押了小米印度的555亿卢比(约人民币48亿元)资产。这次的罪名依然是特许使用费。买专利到底要不要交关税,其实要看怎么认定,到底是算购买专利授权,还是算购买经过授权的设备。前者不需要报关,后者需要交10%的关税。 这里面其实很复杂,小米也说了,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不过有事说事就行,可你印方怎么能拘捕我小米的高管,威胁他们如果不按印方的要求录口供,就要被暴打和判刑呢?印度政府说:什么?你大声点我听不见? 小米2021年营收约90亿美元,按5%利润率算,利润大约4.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30亿,这一通下来,直接扣了50多亿,差不多两年白干了。好消息是,印度法院已经解除了对小米资产冻结,坏消息是,印度修订了《外汇管理法》,有几条几乎是针对中国的,下次罚款随时会来。 比如有一条,要求“与印度接壤的国家”的公司在印度投资,需要接受特殊审批,以遏止“机会主义收购”。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又有能力来印度做收购的,应该指的是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吧我猜? 除了小米,其他手机企业也都是类似遭遇。vivo,7月曾被印度执法局(ED)扣押46.5亿卢比(约人民币3.9亿元),封锁了119个相关银行账号,8月刚刚又被指控逃税222亿卢比(约人民币19亿元)。 今年7月,印度称OPPO避税439亿卢比(约人民币37亿元)。还有华为、中兴、一加等等企业都被关照过,目的都是一样的:印度赚钱印度罚,一分别想带回家。 所以在印度做生意,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不仅要面对令出多门的执法部门,还要面对复杂又“灵活”的税法,有人形容:“就像无底的黑洞似的,规则是不透明的”。这也和印度老哥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一般人想的是互惠互利,和气生财。但很多印度老哥们认为,你赚了就是他亏了,所以宁愿自己不赚钱,也要防止你赚钱。损人不利己的法令比比皆是,杀鸡取卵、虚构订单、到手刀等小伎俩屡见不鲜。 更加糟糕的是,印度的基层社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大大小小的宗族、种姓、村落把持着地方权力,想要做生意,往往不是靠市场和商业逻辑,而是有没有跟地头蛇打好关系,而信实工业,就是印度最大的地头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