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是朋友圈里的话痨。看条新闻,要发条朋友圈;看场球,要发条朋友圈;吃顿饭,也要发条朋友圈。前段时间,突然有朋友发微信问我:怎么好久不见你发朋友圈了? 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好几个月都没发朋友圈了。其实,在我之前,身边的很多同龄人已经停更了朋友圈。我只是不想被年轻人甩远,不想让人觉得清高、淡欲、装X。所以靠着最后一股青春荷尔蒙撑着,时不时地在朋友圈发发牢骚,抖抖机灵。终究还是没能敌得过时间,不知不觉中关闭了心门。 不发朋友圈的日子,我在观察。 不发朋友圈,我依旧活跃在微信里。在10人以下的小群里蹦跶,划拉着朋友圈,暗中观察。朋友圈像村里的广场,我像一位坐在角落里的耄耋老人,看他们歌舞升平,岁月静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平和。 原来特别讨厌微商。现在,只要他们不刷屏,我也愿意看看;原来不喜欢看别人发美食图,现在也会点击放大,看看这道菜里都有哪些食材;原来不喜欢别人的偏激言论,现在也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 曾几何时,我爱憎分明,现在我海纳百川。我喜欢年轻时的棱角,也坦然接受中年人的圆滑。毕竟,岁月打磨你,从来不和你商量。 不发朋友圈的日子,我在点赞。 人到中年,朋友圈虽然发得越来越少,但我们从来不吝于点赞。别人秀恩爱,我们点个赞;别人秀进步,我们点个赞;别人吃顿好饭,我们也会点个赞。这是最廉价的支持,也是最真诚的友好。点赞已成为中年人的一种优良品质,我们知道人艰不拆,知道给人点赞,手留余香。
不发朋友圈的日子,我在发呆。 几年前,我的老师表扬我说:五毛,我就喜欢看你的朋友圈。都是原创,说得还挺有道理。老师的表扬让我很受用,事实上,我发朋友圈也确实认真。很少转发,基本原创;很少出现错别字,都会校对三遍;很少说口水话,发之前会调整句式和措辞。 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在出差时发朋友圈,因为新的环境总能给我一些新的感触。现在出差,我喜欢找个地方发呆,自己与自己对话。有时也不思考,只是睁着眼睡觉。我以为,发呆是献给自己的最隆重的仪式感。发条朋友圈,这种仪式感就会被解读为优越感、装X范儿。 中年男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沉默。他们有观点,也不轻易发言;有梦想,也不轻易宣誓;有幸福,也不轻易展示。他们从社交媒体上退场,把舞台交给年轻人。他们关闭心门,选择独自承受。 中年人虽已萎缩向内,毕竟还是心门虚掩。只是不再张扬,不再主动。对舞台,他们还有一丝向往,对未来,他们依旧保有热望。 对于世界,他们说:谈,大门敞开。 对于生活,他们说:打,奉陪到底! 以前发朋友圈,是放肆。 现在发朋友圈,是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