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人 / 林維琪、Bomba
一、前言
前些日子,網路上流行一支震憾人心的短片,那是2006年第56屆柏林影展邀請全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以「Food, Taste & Hunger」為題目拍攝的短片競賽,共有3600個短片報名參加。贏得最佳短片的作品,是由菲律賓的導演Ferdinand Dimadura所拍攝的《Chicken a la Carte》。
短片一開始,是我們所熟悉的畫面,兩位年青的女孩到速食店點餐,女孩食量不大,沒吃完的食物就被丟到速食店後面的垃圾桶。但是,這些吃剩的食物並不是用當堆肥的廚餘或餵豬的餿水,而是成為以撿破爛,作垃圾回收等社會最低層的都市貧民 (Urban Poor)的「美食」。
影片的後半段,是描述這些住在都市邊緣的貧民社區家庭,鏡頭所帶過的是大人與小孩們歡悅滿足的表情,在吃「餿水」前不忘禱告,感謝天主的賜予他們的美食。
影片所帶出的,只是菲國貧窮問題的冰山一角。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指出,菲律賓九千萬人口當中,有40%的人民是生活在每日收入低於2美元的貧窮線以下!也就是說,菲國有三千六百萬的人民,每天僅能賺取60元新台幣 (甚至低於)維生。60元新台幣能買些什麼? 兩杯飲料就沒了,但是在菲律賓,這60元是一個貧窮家庭的每日開支。
2007與2008年,我們數位同學有幸能到菲律實的基層組實習,其中有到「號稱」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的Smoky Mountain 與 Payatas 兩座垃圾山貧民社區作實地參考,以瞭解當地基層人的民生活狀況,這些經歷的震撼,或許可以讓我們進一步反思,到底什麼是「貧窮」?「貧窮」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二、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垃圾山
菲律賓沒有強制實施垃圾分類政策,所以可回收的資源如塑膠、紙張、鐵鋁罐等全部都會當成垃圾丟掉,由垃圾車收集後送往城市邊緣垃圾場作處理,通常是用以填土或焚燒。
也因為如此,菲國郊區形成了兩座「世界有名」的垃圾山,許多因農村經濟破產而到馬尼拉邊緣討生活的外省農民,輾轉流落到垃圾山裡以撿破爛維生,於是讓垃圾山Smoky Mountain形成世界最大的貧民區,由於環境骯髒,百病叢生且有礙國容,菲國政府在1995年下令關閉(但到如今還是有垃圾傾倒在該地),原本在垃圾山討生活的貧民得不到政府的照料,只好遷徙到另一座垃圾山旁,由於口耳相傳,逐漸成為第二座有名的垃圾山貧民社區,也就是Payatas。
這兩座垃圾山的存在超過40年的歷史,小一號的「垃圾山」Payatas也有50呎高,垃圾山下住約有1萬8000戶人家,超過9萬名的貧民,這些貧民都是因為農村經濟破產而流亡到馬尼拉邊緣地區討生活,他們就地搭起棚屋以垃圾山為家,以收集垃圾為生。
(一) Smoky Mountain--生活條件極惡劣的低層人民
2007年10月的某個下午,我們搭乘捷運前往Smoky Mountain。當我們下了捷運、與兩位地陪轉乘兩班jeepny後,此時空氣中已漂浮著垃圾的酸味,我們就以為已經到了Smoky Mountain。
Smoky Mountain 的入口處。
沒想到兩位地陪領我們穿過了剛下車的社區,來到一條巨大的產業道路,路的對面似乎就是海港,穿越馬路後,需要再橫渡過一段約300 公尺的黑色泥濘路,才能進到Smoky Mountain 內,任何鞋子乾淨的人都不會想要用走的過那段路,所以外頭就有人力車運送來往的乘客。我們穿過了那段像奈何橋般的黑泥路後,人力車伕對我們說:「Welcome to Filippines! 」。
剛進入Smoky Mountain 時,就被那廣大依垃圾山而建的貧民社區所震撼,社區的地面是由已經被撿選過的廢棄物所層層疊疊而成,所謂的「房子」是用木板、竹子、布簾拼湊而成,空氣中瀰漫著焦味與酸敗的氣息,天空被煙霧阻隔著,一把把的野火撚出氣若遊絲的火光,這個馬尼拉最大的垃圾山,佔地至少有10 個足球場那麼大,每天有5000 噸大馬尼拉地區的垃圾堆放到這裡,同時,這也是3000個家庭的「家」。
在Smoky Mountain,一共有三種工作,在垃圾堆撿回收的人、購買回收品轉賣給回收公司的人、以及燒碳者,撿垃圾的人每天從早上工作到傍晚 (沒有燈光可供工作),收入大概是一天150-200 批索(約新台幣100至140元)。燒碳者從外面進口木材,燒成碳後再拿出去賣。這裡的人,多是外省地區的無地農民,來到都會區卻找不到工作,然後在垃圾山一待就是半輩子,他們受到社會的歧視、回收商的盤剝、惡劣衛生環境的威脅、垃圾公司的欺凌。
村子口的water supply;孩子騎腳踏車運水賺錢
Smoky Mountain 當地沒有自來水設施,只有村口的water supplier供水(1.5元NTD/5加侖),但這是比較不乾淨的水,一般用來洗滌用途,但當沒錢時也只好喝這個,如果要買喝的水,則價錢為 18NTD/4公升。電力的供應則時有時無,由居民向私人電力公司購買,電費大約178NTD/一週。
當地人如果要就學,必須要到垃圾山外面的城鎮就學,需要搭人力車橫渡那條約300公尺左右的泥濘路,一個人一趟車費是14元NTD,通常一個家庭有5-10 個小孩,無法負擔全部都去上學,所以常常是輪流去上課。
(二) Payatas--大坍崩的垃圾山 強制遷移居民:
以垃圾山為家,垃圾除了是玩具,也是討生活的工具。
2008年,我們有機會再到另一座垃圾山Payatas拜訪. 位於大馬尼拉地區東北部的Payatas,每天有四百輛垃圾車來來往往,一天要處理兩百萬市民將近一千兩百公噸的垃圾,這裡是菲律賓著名的垃圾山之一,也是許多失業人口的避風港。
Payatas 社區的房子都是圍繞著垃圾山外圍而建,裡面的社區已被強制拆遷,目前已經沒有居民是直接住在垃圾山裡面,居民只被允許在白天進入垃圾山工作。因為2000 年,Payatas曾發生垃圾大坍崩,造成許多棚屋被催毀,無數人命喪在「垃圾流」裡頭,地方政府於是把剩下的棚屋強制拆除,把居民強迫搬遷到到別的地方。
2000年7月,颱風來襲使得Payatas的垃圾山承受不了而發生崩塌,在崩塌的山底處有大約500個棚屋,平均一個棚屋裡面有三個家庭,被活活埋葬的居民多達300人,失蹤人口也超過600人,受牽連的家庭有600多戶,約有2800名居民必需撤離他們在垃圾山中的家園。
他們在這裡生活,這是他們的家。
許多人會問,這裡生活條件那麼惡劣,為什麼他們不離開這裡?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從菲律賓現代化的過程中去瞭解,是什麼問題讓這個國家的大部份人民被屏棄在國家發展的行列之外?
菲律賓是農業國家,全國約有七成人口生活在農村,即有七成以上的人民直接或間接以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為生。1995年菲律賓加入世貿組織後,海外農業資本和廉價農產品蜂擁而來。因難以抵抗西方國家大量廉價農產品的攻勢,加入世貿後第三年開始,這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國家從凈出口農產品逆轉為進口大量糧食,外國農產品大量的湧入導致國內農村經濟崩潰,農業一蹶不振。由於農業生產無利可圖,農民紛紛放棄耕種,背井離鄉,到城市裡碰碰運氣,也就在大馬尼拉地區形成龐大的都市貧民人口。
對於「他們為什麼不離開垃圾」山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進一步反思,都市貧民是社會最低層的弱勢族群,他們能搬到哪裡去呢? 這些靠垃圾為生的居民們根本就付不出其他地方高額的房租和日常開銷。他們不能離開的原因,就和他們住在這裡的原因一樣,充滿了無奈,菲律賓工業嚴重落後,低度的經濟發展形成高度的人民失業,在菲律賓現代化的程裡,因社會發展造成傳統農村經濟的崩潰,以致廣大的農民失去土地,他們被迫離鄉背井,在都市的邊緣中討生活。
1999年12月,政府當局就已經要將PAYATAS這個巨大無比的怪物關閉,但是因為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垃圾場,而只能繼續將大馬尼拉地區的垃圾一車一車地往這裡面倒,超額傾倒垃圾的壓力下使得垃圾山岌岌可危,終於釀成了2000年坍崩的悲劇。
三、為什麼他們不出去找工作?
在參訪完垃圾山社區後,我有嘗試問當地居民為什麼不去外面找工作? 一位20出頭的女孩Isang笑笑回道我說工作不好找,而且手續很麻煩,工作又不穩定。我們當時也沒再進一步聊下去。很久以後,某次跟菲律賓KMU組織者 Sol談到在菲律賓找工作的問題時,她才告訴我菲律賓應徵工作的手續非常繁雜,且要繳交各式各樣的費用,這是一般貧民家庭沒有辦法承擔。
在菲律賓要找工作,首先必需準備好至少五種證件以證明身份、身體、甚至背景是清白:
1. NBI Clearance(Nation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證明非共產黨或新人民軍成員
2. Police Clearance – 沒有犯罪記錄
3. Health Certificate – 健康證明
4. SSS ID(Social Security System ID)-社會安全系統登記
5. BIR ID(Bureau of Internal Revenue)-內政部稅務局登記
以上五個認證是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去當建地工人、麥當勞櫃檯人員或辦公室秘書都必需準備這五項證照,而不同的行業又會又會再多出其他的認證與要求。申請一個NBI就要1000元披索,健康檢查與SSS ID也是類似的價錢,所以找工作之前就要先支出4000多披索,而若要加上門面的裝治費如買上班服等,為找一份工作可能就得先花費一萬多元,這對每日只有 100披索收入的貧窮家庭來說是額外的負擔。
另外,菲律賓是個高度失業以及低度就業的社會,正職工作是非常難求,既使能找到工作也多數是為期五個月的契約工,這意味著五個月後會再度失業,而且契約工每日工資也只有200至300披索,扣除在外的伙食費、交通費以及其他零碎花費也所剩無幾,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在自家門前作垃圾分類,雖然薪資同樣不夠生活所需,但至少穩賺100披索且不需額外花費。
四、後記
我們在貧民社區與當地居民相處數天裡,可發現當地的小孩都善良可愛,但是他們都沒有辦法接受到好的教育,年紀小小就必需幫忙作垃圾分類,賺取微薄的薪資以補貼家用。在離開的途中,我一直在想,他們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嗎?他們長大後能從事什麼工作?他們的人生有沒有翻身的機會?
會把這些現象描寫出來,並不是要去對比出「我們好幸福」或「看看他人生活多悲慘,我們應該珍惜擁有的」。其實我覺得更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富裕、 現代化、進步的社會有這些社會問題出現? 這些小孩、成人為什麼會被政府漠視? 而我們作為具有惻隱之心的行動者,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 想想就在我們的能力範圍裡面,我們能做好的、可以參與的事情是什麼? 我也一直還在思考這件事情,而我堅信的是--透過瞭解別人,能更瞭解我們自己;關心別人,更能有助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