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综合布鲁塞尔10日电:南海仲裁将在12日针对南海争议做出结论,尽管中国已经表达不会接受仲裁结果,但国际危机组织认为,虽然仲裁可能带来区域紧张,但军事对峙升高并非不可避免。
菲律宾在2013年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7规定,对中国提南海仲裁案,希望仲裁庭裁决中国南海九段线无法律效力,且中国佔据的海洋地物全都只是“礁”,不能享有200浬专属经济海域的权利。仲裁庭预计12日对此做出结论。
国际危机组织(ICG)驻北京资深分析师谢艳梅与亚洲项目主任强斯敦发表文章指出,仲裁结果并无法解决争议,因为北京短期内不可能接受。但这项结果有助于建立案例,让其他与中国有争议的各方採取类似行动,增加大陆谈判的诱因。
仲裁结果也可能带来区域军事紧张。文章指出,如果中国宣佈南海防空识别区,美国可能以军机飞越或是更频繁在该区域航行作为回应,北京可能会被迫进行拦截,甚至驱逐美国舰艇。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不过,文章指出,这样的军事对峙并非不可避免。北京可以透过表达对国际法的尊重挽回面子。文章建议,北京可以停止在九段线周围的执法行动,或是尽快完成与越南的北部湾边境争议谈判以展现善意,也可以协助制订南海行为准则,这将能说服各方採取具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并有助于重拾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和平与合作承诺的信心。
至于美国,只要华府不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就仍是一个有缺陷的代言人。华府的海军实力虽然带来具威慑性的讯息,但仍会採取细緻的多边外交,说服中国与东盟展开谈判,寻求有规范基础的解决方案。
东盟则可以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但文章也警告,默许来自北京的压力,或是过度依赖华府的威慑将导致东南亚数十年来形成的自治共识瓦解,东南亚成为两巨头角力的恶梦将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