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点22分,鞍山海城法院,一个男子来办事,空荡荡的大厅让他一头雾水。没有工作人员,办公室黑屏,仅一位大爷孤零零坐着玩手机。10分钟后,法院才到午休时间 这是怎么回事儿?原来,法院内部还有不成文的就餐特权:编制人员11点20开饭,临时工11点40,后者只能吃剩菜。人为划分的等级差异,让这起"集体脱岗"事件,又添了几分尴尬。 爆料视频闹得沸沸扬扬,法院却表示视频有误,拍摄者思路不正常。这一番"甩锅"操作,不仅让人啼笑皆非,更将矛盾激化。 政府部门频频曝出的种种不作为,折射出体制内形同虚设的监管和考核。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边沉溺于编制的特供福利,这种行为,在老百姓看来,就是赤裸裸的"作秀"!
作为一场由视频爆料引发的"集体脱岗"风波,辽宁鞍山海城法院可谓是躺着中枪——编制内外20分钟的就餐差,官僚作风、特权意识无处不在,成了压垮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事,法院的表态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爆料者说法有误,是个上访户,思路有点问题。如此敷衍的回应,只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
然而,这绝非个例。前不久,辽宁丹东市监局集体上演空城计,黑龙江牡丹江市监局更是拍桌大骂市民"我怎么办案不需要你教"。政府部门频频上演的种种懒政怠政,已然成了公开的秘密。从法院到市监局,从东北到华北,不作为的恶习如瘟疫般蔓延,侵蚀着体制的肌体。 溯其根源,既有机构臃肿、监管缺位的客观因素,也有干部骄奢淫逸、作风漂浮的主观原因。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边沉溺于编制内的特供福利。表面的热心,掩盖不了行为的冷漠。在普通百姓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作秀"。
痛点分析1: 第一个痛点,就是编制内外福利悬殊,吃饭都不能一视同仁。海城法院午饭安排就是个典型:编制人员11点20开饭,临时工11点40,这20分钟的差别里,编制吃到的是新鲜菜品,临时工就只能啃剩饭剩菜。同在一个单位,同样为人民服务,凭什么就餐还分三六九等? 一个食堂的冷暖,折射出体制内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即便是基本的温饱需求,也要用编制的尺子丈量。临时工吃什么喝什么,不在领导的考虑范围。这种人为划分的差异对待,不仅有悖公平正义,更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将编制凌驾于人格尊严之上。
痛点分析2: 第二个痛点,则是"提前脱岗"成了公开的秘密,背后是体制的病灶。相关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各地曝光的公职人员"提前溜号"事件就有数十起。辽宁丹东、黑龙江牡丹江等地的法院、市监局,纷纷上演"空城计",引发众怒。闲得无事,干脆就偷跑回家睡大觉。上班晚、休息早,这成了体制内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事实上,"提前脱岗"只是懒政怠政的一个缩影。公职人员监管缺位,在一些部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的单位,一天到头鲜有人影;有的从早到晚打牌下棋;有的上班时间忙着网购、办婚宴。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混乱,这正是部分体制机构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腐败,考核机制却形同虚设。久而久之,脱岗自然成了公开的秘密。
痛点分析3: 第三个痛点,就在于面对质疑,有关部门仍充满官僚作风。海城法院对"脱岗"事件的表态,恰恰暴露了这一通病。一边说视频失实,一边骂提意见者是上访户,言语中尽是不耐烦。负责人不仅不认错道歉,反而把矛盾一股脑推给爆料的群众。这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 官僚主义、特权思想,是体制顽疾的病根所在。一些干部自诩"官老爷",习惯了高高在上,把群众当作臣民对待。当面对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强词夺理、推诿扯皮,而忘了倾听民意才是第一要务。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寥寥无几。表面的热心,掩盖不了内心的冷漠。久而久之,公信力流失就成了必然。今天的矛盾,说到底就源于官僚主义的恶果。
痛点分析4: 第四个痛点,在于干部队伍的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不少人把体制内的工作,当成是养老放松的地儿。既不学习进步,也不操心实事,整天就惦记着编制的那点福利。有些人甚至常年占着茅坑不拉屎,对于各项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但到了发薪保险,分房子分车子时,又个个争先恐后。
从海城法院到市监局,类似事件正在上演。一边是养尊处优的干部,一边是疲于奔命的普通人。隔夜菜,对于高高在上者是怠慢,对于临时工却可能是奢求。面对公共资源,却总有人先想着自己的私利。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最终滋养了腐败的土壤。如此堕落和颓废,本就与人民公仆的称谓背道而驰。 结语:那么,海城法院的脱岗风波,到底谁之过?是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还是干部的特权意识?而面对如此乱象,监管部门又在哪里?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号下,如此吃相难看的腐朽作风,还要持续多久?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