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霍尔斯特德医生凭借「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拉开了抗癌之战的大幕。
而目前,人类应对癌症的三驾马车是手术、放疗、化疗。更高级的对抗手段有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近10年来发展迅猛的癌症免疫疗法。
所谓的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包括
细胞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细胞因子疗法、癌症疫苗。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癌症疫苗是其中最有噱头和话题性的一种疗法,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
前几天,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mRNA癌症疫苗或将在2030年前问市。
此事一经报道,立马成为热点。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条新闻后都虎躯一震:打一针就完事了,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其实大家理解错了,mRNA癌症疫苗跟能预防肝癌和宫颈癌的HBV疫苗、HPV疫苗并不是一个概念。
简单来说,HBV疫苗和HPV疫苗都是「预防性疫苗」,它们的作用是将癌变掐死在摇篮里。mRNA癌症疫苗则属于「治疗性疫苗」,其作用原理是引导患者的免疫细胞学会分辨癌细胞,然后实现自主跟踪,精准杀灭。
虽然概括起来很简单,但mRNA癌症疫苗的研发难度可不小。
首先,科学家需要对癌症患者的癌细胞进行测序,鉴定出癌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搞定这一步后,团队还需要给癌细胞特异表达的蛋白做细胞膜定位信号预测,以此判断哪些是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而这些蛋白,就是癌细胞抗原!
下一步,是将它们表达在细胞、腺病毒或纳米脂质体里,生产出对应的mRNA癌症疫苗、灭活疫苗等。最后,是将疫苗注射进人体。在等到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机体就能识别癌细胞抗原,并一举清除它们。
生产和治疗环节没啥好说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是找到合适的癌症特异抗原。要知道,癌细胞是人体内正常细胞失控后,不断增殖形成的产物。为了不被消灭,癌细胞会减少或改变自身表达的抗原,努力伪装成正常细胞的样子,以此骗过免疫系统。
一旦因两者长太像而找到不合适的抗原,会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错误的抗原不引发免疫反应,
导致抗原效果差、疫苗效果差;二是错误的抗原引发免疫反应,但由于无法分辨敌我,免疫系统会进行无差别攻击,最终导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谁都想在患者死前杀死癌细胞,可找癌细胞的抗原信息,比找伊拉克搞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的证据还难。
更糟心的是,癌细胞中可能含有不同的蛋白质,这意味着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很难搞出一款适用于所有癌症的通用型mRNA疫苗。
事实上,美国食药监局早在2010年就批准过一款名为「普列威」的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但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并没有为患者带来颠覆性的疗效。
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比起对照组,「普列威」只能让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延长4.1个月。而患者家庭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单个疗程高达
9.3万美元的巨额费用。最终,「普列威」在欧美反响平平,其研发公司也于2014年宣告破产(后又被中国企业收购)。
「普列威」的失败,说白了还是关键的抗原信息没被搞定,以至于最终上市的产品起不到花钱买命的效果。
此后数年,脑癌疫苗Rintega、胰腺癌疫苗algenpantucel-L、肾细胞癌疫苗IMA901、非小细胞肺癌疫苗Mage-A3、Stimuvax等疫苗也先后在2期、3期临床试验中因中位生存期和长期生存数据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惨遭下马。
难归难,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球依然有56个mRNA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且多数为mRNA癌症疫苗。不过它们离上市都还有一段距离。
大家也不要太乐观,就像开头说的,
它们终究是用来治疗癌症的,却不能用于预防。
况且,mRNA癌症疫苗对晚期癌症的疗效,很可能仅仅只是让患者多活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癌症疫苗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但如果期待癌症成为像天花、结核那样存在于历史书里的疾病,那么2030年必然不会是它的终点。
因为医学界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