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撒娇”视频引发巨大争议。
在画面中,一名男子从外面回来。
刚打开家门,身穿JK的女孩立刻就扑了上去,紧紧抱住他。
或许是阔别已久,女孩不时亲亲男子的脸蛋和嘴,以解相思之情。
为了方便互动,女孩尝试着跳起来,想用腿环住男子的腰。
眼见试了一两次后还是跳不上去,女孩很是着急。
只见她迫不及待地抬起一条腿,示意男子用手将她抱起来。
而男子对女孩也是言听计从。
最终,俩人通过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一次“亲密互动”。
如果单从视频来看,这对男女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对“情侣”。
“亲亲抱抱举高高”,像极了情侣间的小情趣。
但事实是,这是一对父女,而且视频的拍摄者是女孩母亲。
可能母亲的本意是为了展示家庭幸福、关系和谐。
但对很多旁观者来说,这尺度已经超越了父女感情。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过度亲密了。
因为从视频里面看,里面这个姑娘年纪也不小了。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互动。
“不就是玩儿吗,孩子的思想没大人那么复杂!不要小题大做!”
其实这件事最大的争议就是:
那些类似情人间的亲密举动,能否出现在父女之间?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在很多家庭关系中,父女关系往往都比较和谐。
甚至有时候爸爸对女儿的宠溺,好到连妈妈都会吃醋的地步。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
“妈妈就是一个送货的,人家父女俩才是本家”。
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真不难看出,对于父女间的亲密很多人都习以为常。
的确,这不是一件坏事。
父女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家庭和谐,也有利于女儿健全人格的养成。
但女儿终究是女儿,一旦被赋予另一重身份,就会导致混乱。
特别是“情人论”的出现,更会将家庭关系推向畸形。
甚者衍生出“生女儿=造情敌”的荒谬言论。
如果你在某音搜索关键词“母女争宠”,就能看到上千条颠覆你认知的短视频。
剧情基本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女儿和爸爸才是真爱,妈妈只配当个电灯泡。
在某个视频里,妈妈叫女儿吃菜,女儿不耐烦地说:
“不,我不吃。”
爸爸让女儿吃青菜,“要吃点菜,怎么能不吃菜呢?”
女儿撒娇“我不~”
爸爸说“好吧宝贝不吃,妈妈吃”,结果女儿迅速截住了爸爸递过去的菜。
然后用防贼一样的眼神看了眼妈妈,说“我要吃”。
被爸爸喂了一口之后,女儿看妈妈的眼神更加得意洋洋。
可见,阻止了爸妈互动,孩子真的非常开心。
除了想“独占”爸爸,女儿还喜欢挑衅妈妈:
妈妈越吃醋,女儿就越得意。
比如女儿霸占了妈妈的床位,依偎在老爹怀里,嘲笑妈妈今晚只能独眠。
甚至还攻击妈妈是只会下蛋的母鸡。
在这些“争宠”视频里,女儿不再是父母的小棉袄,而是老爸的拥护者、老妈的竞争者。
当妈妈喊爸爸“老公”的时候,女儿会情绪激动地反驳:
“这不是你老公,这是我老公!”
而妈妈呢,也不甘示弱。
直接和小姑娘斗起嘴来,一口一个“我老公”,叫的不亦乐乎。
当然,这些“争宠”还算比较温和,还有更激烈的。
老爸跟老妈拌嘴时落了下风,女儿上去就是一脚把老妈踹飞。
出脚之迅猛,令人震惊。
但妈妈们也不是好惹的。
她们为此专门制定了“夺爱攻略”,要给女儿点颜色看看。
有一位妈妈,在老公从厕所出来的瞬间扑进他怀抱。
利用体能优势,在女儿面前狠狠秀了一波恩爱。
连路都走不稳的女儿,独自跌倒在地。
这一幕,让评论区彻底沸腾。
不过,大家不是在为摔倒的小姑娘担心,而是为正宫娘娘终于扳回一局而大声叫好。
这些魔幻的“争宠”场面,不排除是大人在背后编撰台词,利用孩子谋取流量的可能。
但这种视频能够在互联网上赢得大量的受众,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已经不再是母女间的小打小闹,而是赤裸裸的“争宠”戏码。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种剧情“很搞笑”,没必要去深究。
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价值观的崩塌,同样如此。
当所有人都默认这种价值取向的存在,未来等到它真的占领道德高地,改变公序良俗时,也许就来不及了。
事实上,“崩塌”已经开始了。
在一些“争宠”视频的评论区,长期充斥着妈妈对女儿的怨恨、诅咒。
绿茶婊、狐狸精……这些不堪入目的词汇,被妈妈们用在亲生女儿身上。
觉得被女儿“抢”了老公,她们愤怒至极。
还有人扬言,自己宁愿生十个儿子,也绝不要一个女儿。
如果“不幸”生出一个跟自己抢老公的女儿,就要把她扔进垃圾桶、送进孤儿院。
短视频还存在剧本和演出的可能性,但这些评论却显得无比真实。
“母女争宠”不仅仅是一个恶俗的流行梗这么简单,它极有可能是原生家庭伤害的一种缩影。
也许,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某些人正在与亲生女儿成为天敌。
电视剧《重案六组》曾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了一个故事情节。
赵红和张志华是一对夫妻。
妻子赵红是家庭主妇,全身心依赖丈夫张志华。
原本甜蜜的二人世界,突然被女儿打破了。
在女儿出生后,丈夫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女儿身上,对妻子赵红多有忽视。
这一切让赵红无所适从,甚至逐渐对女儿产生了恨意。
趁丈夫张志华出差时,她在家中引发了火灾,把年仅2岁的女儿活活烧死。
更丧心病狂的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
在警方审讯下,赵红很理所当然地承认:
“对,凶手就是我,就是我把女儿烧死的。”
原因很简单。
赵红嫉妒女儿分享了丈夫对她的爱,于是趁丈夫张志华出差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一个母亲为了和2岁的女儿“争宠”,不惜痛下杀手。
我们都知道电影还是含蓄的,现实中的残酷可能不止于此。
其中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糟糕原生家庭带来的精神伤害。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糟糕的母女关系。
“从我13岁、14岁开始,妈妈就爱和我竞争。她常说我的衣服要是换她穿上会更好看,她煮的饭菜更好吃。”
“妈妈得知我过得不好,老公家暴我,竟然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母亲是一个特别伟大的身份。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母亲。
正如那句话所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无法想象,当一个孩子在一个“默许孩子与母亲对抗”的家庭里成长,她们长大后到底又会变成什么样。
是在未来的家庭中重蹈覆辙,亦或是亲子间争风吃醋的代际循环?
如此看来,又如何能否认,“母女争宠”短视频所带来的危害?
实际上,一些不合格的母亲,往往也是深受同类价值观的荼毒。
过去虽然没有短视频,但还存在一个类似的东西——电视剧。
不可否认优秀的影视剧题材不胜枚举,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最稳定、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一定与“争宠”有关。
大家似乎总是对诸如“原配手撕小三”的情节津津乐道;
总是热衷于看三宫六院的妃嫔为皇帝争风吃醋;
总是对理不清剪还乱的婆媳关系耿耿于怀......
大环境如此,人性皆是如此。
娱乐业是以调动人的欲望,并因此而产生快感为内容的一项事业。
从精神学的角度来说,所涉及的内容越是低级,就越是容易调动快感。
这就是一些往往并不那么精致,甚至三观有些扭曲的短视频,却能异常火爆的原因。
“争宠”类视频就是如此。但它充其量也不过是那无数腌臜内容中的冰山一角。
所以很难说到底是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大环境,还是大环境创造了观众的选择。
唯一能确定的是,放任其野蛮生长,就一定会成为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