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牛社区
https://bbs.boniu123.cc/
母亲的教诲
2022-05-31
~路在何方~
恢复备份
导出
导入
更新
清空
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开始
框架
模块
您可以通过导出进行模板备份
我知道了
添加框架
添加模块
100%框架
1:1
1:2
2:1
1:3
3:1
1:1:1
tab框架
关闭
当前为
简洁模式
,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
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广告合作
招聘广告
社区广告
博牛APP
博牛QA
官方人员
官网验证
论坛首页
产业中心
企业入驻
我是提供商
游戏代理
我有需求
招聘求职
求职招聘
招聘专区
求职专区
最新动态
Web3
东南亚新闻
国际新闻
产业新闻
全球展会
讨论广场
综合讨论
黑点曝光
畅游世界
美食之旅
生活服务
房屋租售
商品交易
外卖点餐
声色犬马
私密聊吧
情欲图鉴
绯梦书阁
站务公告
公告专区
毛遂自荐
建议投诉
登录/
注册
博牛社区
›
讨论广场
›
综合讨论
电梯直达
»
返回列表
~路在何方~
等待验证会员
等待验证会员,当前积分64832,距离下一等级还需-64832积分
如何获得积分?
帖子
2795
新博币
415
提现
提现
0
元
TA的勋章:
勋章中心
发表于 2022-5-31 02:14:04
2970
0
|
显示全部楼层
|
倒序浏览
楼主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对子女的恩惠,对子女的教诲……
在我们姊妹还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在竭力保证孩子们的吃穿之外,并没有多余的钱财再对孩子进行什么学前教育了。也许是母亲多多少少曾经受过姥爷影响的缘故吧(姥爷曾经是乡村教书先生),这时她常常会给我们背诵《三字经》、《增广贤文》和许多儿歌,还会常常述说许多故事,这便成了我们儿时最好的启蒙教材。直到今天,母亲背诵儿歌时那朗朗的声音还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母亲便常常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背完一段后,母亲怕我们听不明白,便会停下来讲上几句。从母亲的背诵和讲解中我知道了许多古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比方说“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映雪读书”等等。另外,母亲还能随口说出许多有趣的顺口溜,例如“说话胡,道话胡,拿起铁锹刨两锄。一刨刨到桑树上,落得茄子密糊糊……”,说得都是前后不搭界的事情,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农民的机智和幽默。另外还有“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小白菜,十里黄,三岁五岁没有娘”等等。
母亲还能背诵《增广贤文》中的许多语句和格言,譬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忙中多错事,酒后吐真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儿孙自有儿孙福”、“冤家宜解不宜结”、“勤谨勤谨,吃饭也准;懒惰懒惰,必须挨饿”,“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活到老,学到老,八十三岁还学巧”、“有利无利,常在行里”、“独龙不能下雨”、“水有源,树有根,不孝父母没良心”、“心急喝不得热粘粥”、“小心强似懊悔”、“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等等。
除此之外,母亲还常常给我们讲郑板桥坐潍县(即做潍县县官)、惯子如杀子、一条街上出了两个状元等等的故事,在我的童年里,这些似懂非懂的故事常常走进我的梦乡……
郑板桥,名燮,是清代中叶著名才子,扬州八怪之一,以为官清廉和善画竹石而知名于天下。郑板桥做潍县知县时已是天命之年,但仍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做了很多好事情。儿时母亲常常对我们讲郑板桥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郑板桥当年自潍县离任时,路边送别民众无数,其中有人哭着说:“青天大老爷,你这一走,难以想见,临别那怕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也好时时叨念。”郑板桥略一思索便讲:“你们都回去吧,回到家里后拿老人当孩子待就可以了。”许多人听了后,就认为这以“难得糊涂”而闻名的大才子难道真糊涂了不成?可是回过头来一琢磨,此言真乃至理也。
母亲讲的又一故事是,清末民初时节潍坊城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曾被誉为“江北小苏州”,不但商铺林立,且有许多深宅大院。这其中有一个官宦人家十分娇惯自己的孩子,这孩子时常跑到城头上向下撒尿,往往淋到城墙下的行人。这行人本待发火,可是一打听身边的人便不做声了。其实这家的大人是知道这孩子的作为的,但是却并不管教他,放任其所为。不幸的是这孩子有一日“碰到茬子上”了,这被淋了一身的人想必也有些来头,三步并两步走上城头,抓住这孩子便从城墙上扔了下来,后边的结果自然不妙。“惯子如杀子啊——”这就是母亲讲完这则故事时,非常感慨的一句话。
母亲还常常给我们讲清朝潍坊出了个状元胡同的故事,母亲常常是在开讲之前给我们吟唱一首小诗——“潍县自古文风盛,举人秀才满县城。新巷子出俩状元,曹鸿勋与王寿彭”,然后再诉说着这件事情——说是在清朝光绪爷年间,潍县西南关一条巷子里曹家的儿子曹鸿勋殿试一举夺魁,高中状元,并在门口竖起了旗杆,整个潍县城为之轰动。而同一胡同的王家对此并不服气,暗中使劲培养子弟,果不其然,二十八年后,潍县同一个地段同一条巷子又出了一名科举考试最高荣誉获得者,此人姓王名寿彭。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条胡同前后出两个状元真是少有的事情!母亲常常不厌其烦地讲这个故事,也许是对于我们寄予厚望吧!
如今母亲已然离开了我们,母亲并没有什么学历和学问,但是母亲的格言,母亲讲的故事却永远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我正直地做人,努力地前行……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Telegram @boniuom
个人签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收藏
0
回复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劳动节4
国庆节4
中秋节1
愚人节1
星座:水瓶
关闭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
/1
免费企业入驻
产品曝光难?免费入驻,轻松对接资源方! 限时开放!让你的产品轻松被接入 免费入驻,连接无限可能!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