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菲律宾总统大选,如民调预测,前毒菜总统之子小马科斯当选新任菲律宾总统,而不管国内外媒体,都可看到小马科斯的小名“邦邦“(Bongbong)出现在报导之中。
在菲律宾族群中,取绰号是非常普遍的文化,因菲律宾人的名字较难记住,因此大多称呼彼此的外号,而除了取绰号之外,菲律宾人如何取名字,也反映了过去的殖民历史和惯例传统。
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一道法令
许多菲律宾人的姓氏都可追溯到该国殖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法令之一,那就是1849年的《克拉维利亚法令》(Claveria Decree of 1849)
在1849年之前,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家庭成员,不一定使用相同姓氏,常造成殖民政府治理上的不便,当时的菲律宾总督克拉维利亚(Claveria )因而在1849年11月21日颁布了〈Claveria法令〉。
该法令包含了一份有61000个姓氏的列表,其中大多是西班牙姓氏,而每个菲律宾家庭必须从中挑选姓氏,主要用于税收、人口普查和宗教目的,让殖民官员更加方便行事。
西班牙治下的马尼拉。
在这份姓氏列表中,少数社会地位较高的菲律宾本地家族姓氏也被列在名单内,此外若有特定姓氏已使用超过4代,则该家族便不受法令限制,例如Mojica或Lakandula等姓氏。
据了解菲律宾本地语言的人类学专家介绍,菲律宾本土住民的姓氏通常是描述情感或精神状态,例如姓氏”Maanbong“,在米沙鄢语(Visayan)中是代表”优雅”,”Mababang-loob”在他加禄语中意为”谦卑”,还有”Mabanglo”在大家乐语和邦板牙语(Pampangan)中的意义是”闻起来很香”。
菲律宾人的命名传统与”取绰号”的惯例
谈到命名,菲律宾人至今仍遵循西班牙合并使用母姓和父姓的命名传统,例如”Jose Cuyegkeng Mangahas”这个名字,”Jose”是名,”Mangahas”是中间名也是母亲的姓氏,而”Cuyegkeng”则是父亲的姓氏。
在挑选名字上,过去菲律宾人大多会以婴儿出生当天的天主教圣人命名,如今取英文名或使用名人和政治人物命名也很常见,根据菲律宾统计局资料,2018年最常见的男性名字是Nathaniel、James、Jacob、Gabriel、Joshua,而最常见女性名字则是Althea、Samantha、Angel、Angela、Princess。
菲律宾人取名有时还会更动英文和西班牙名字的拼写,例如将Irene改成Airyn、Charlene改成Charlyn或Charlin、Janine改为Johnine等,另外还有将西方名字的拼写颠倒的情况,例如“Dranreb“就是“Bernard “的颠倒拼写。
而在菲律宾官方语言他加禄语的命名传统中,名字是会随着生命经验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具酋长身份者,会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改名为“儿子/女儿的父亲“,或者因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具“诗意“的头衔。
至于在菲律宾社群中常见的“小名“,通常较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往往都是用昵称称呼彼此,有时是名字的缩写,例如“Mario“变成“Mar“、“Teresita“变成“Teri“,较长的名字如Emmanuel则可能会改称Eman、Manual或Manny,还有一些昵称是由全名的字母和音节组合创建,例如Jose Mario Pineda变成“Jomapi“或“JP“,另外还有用重复音节来作为绰号,而最有名的例子应该就是甫当选菲律宾总统的小马科斯,他的小名是“邦邦”(Bongbong),而在去年过世的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1960-2021),其绰号则是“诺诺“(Noynoy)。
其实,菲律宾的绰号,不仅见于熟人间的打招呼,也有登堂入室在媒体中显露的时刻。1986年写在《芝加哥论坛报》的文章,是如此描述刚历经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的菲律宾:
“在上个月“和平的菲律宾革命“期间,“叮咚“(Ding Dong)可能在电话里提到“邦邦“(Bongbong)。强尼(Johnny )和艾迪( Eddie)则在策划如何驱赶 “麦考伊“(Macoy)和“梅尔迪“(Meldy)。“
这段描述中,“叮咚“是当时菲律宾最高法院副法官Claudio Teehankee,强尼则是时任国防部长Juan Ponce Enrile,艾迪是后来当选菲律宾第12任总统的拉莫斯(Fidel Valdez Ramos),麦考伊是指菲律宾人推翻的对象马科斯,梅尔迪则是马可仕夫人伊美而达;在这段文字里,「邦邦」可能只是作者顺带提及的名字,但或许谁都没想到,就在将马科斯赶下台的“人民力量革命“爆发36年后,“邦邦“竟卷土重来,当选成为菲律宾第17任的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