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爱妮岛的JERRY。
非常感谢小班的用户们捧场,接着上一篇的话题,这篇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菲律宾崛起这么难。
崛起的标志就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个人的看法是,100年内,很难很难。正如我上一篇写到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土地改革;第二、民主议会选举制。
我不想把文字弄得太生硬,所以还是要在趣味性上要有所增强,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从农业经济进入到工业经济,是土地价值被现代技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也是人们对于土地所有权进行分配的争夺。
举个同类例子,海洋经济是对航线和港口的争夺,数字经济是对数据的争夺,关于菲律宾的海洋经济,我留着下次填坑。
在我国,最典型的印象就是大地主占有大量财富,在土地改革中被瓦解了土地资产,给农民再分配。在西欧,就是政府从贵族那里购买土地给国家发展。美国圈地运动,确定土地所有权,吸收人口,立法保护土地财产,然后再向你征税。
土地的重要性背后涵盖了太多意义了,而菲律宾的土地改革自1971年以来,就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我并不是说当局要像中国,把土地国有化,即使是私有土地,国家也应该要有强制法规,引导土地合理使用。
现实就是,政府手头没钱,脚下没地,为什么呢?
我说的是100年内很难很难,并不是不可能崛起,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等待。
我在巴拉望的爱妮岛,我的邻居里有:英美法德意瑞士日本荷兰韩国西班牙南非葡萄牙以色列人......他们有的是和菲律宾同事共事然后想来菲律宾生活的,也有是因为“娶”了位菲律宾太太。
我是开酒店的,所以后来接触更多本地人后发现,这个在海外有万同胞给人打工做保姆,英语老师,护士,医生,前台,厨师,服务员,驻唱乐队,建筑工人,船工的民族,能够流利说30多个国家的语言。
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底下评论说的懒,他们在外面忍气吞声,赚着钱寄给家人,同时在外经历着这些,有机会给后代打开一个未来。
现在和他们一样的民族有印度人,上一个像他们那样的民族是我们华人,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中华5000年的传统文化加持。
也会慢慢从职业化往专业化,事业化的方向发展,时代的镜头会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启发下一代。金牌运动员会有的,建筑师会有的,科学家会有的。
他们要花几代人的力量去建构一个海外的菲律宾文明,他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去确定自己民族的身份认同,然后累计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程度,去改革国内的政治现状。具体怎么发生,我很难在一千多字的篇幅里给大家讲清楚。
只是我尝试用他们的视角去看整个民族里,在下个世纪,数字经济发展的巅峰中,人类发展可以摆脱土地的时候,他们民族的一丝生机就藏在那里。
JERRY回答上一期网友们的问题:
SupremeM,您好! 我和游客介绍菲律宾人的确是知足常乐开朗,淳朴善良。尤其在巴拉望,我刚来这里开摩托车去买东西,好几次把车钥匙和手机直接忘在摩托车上,半小时后回来,东西都在,因为车位没有停好有人帮我泊好,啥都没丢。
至于美菲关系,的确没有其它国家随便欺负他,因为美国会联合其它国家来压榨这个国家,问一个问题,马科斯为什么到死还能流亡到夏威夷?20世纪七十年代日韩制造业大量溢出转移的时候,当是中国大陆还没开放,最后只有台湾越南兜住了这股机会,在菲律宾的绝大部分日本企业在90年代初期就要么破产要么退市。
有机会接触日本企业家的话,问问他们的想法,菲律宾是不是他们的投资噩梦。菲律宾债务率不高也不知道什么怎么来的,亲近日韩这点我不怀疑,毕竟都是美国的hehe。长期看中速发展,因为有大量华人所以腐败,我也不评论了。
来自薄荷的阿林哥,您好!很感谢你的评论,菲律宾没有经历过封建制,在殖民时代前,有点类似我们五代十国或者罗马希腊时代的城邦制,但是没有宗主,所以没有分封,社会结构混乱,历史定义就是早期国家。
其实我在巴拉望这个小地方,有很多当地人在华人身上学习了优良品质,只是这个省本来人口就少。什么偷偷抢抢的,哪个民族没有?美国也不少,这种刻板印象以后还是不要这么说了,而且对中菲舆论不好,比方说没来过菲律宾旅游的国人看到这篇文章和评论,对谁都没有好处。
由于jerry需要回复的留言太多,于是小班整理了,放在推文的第三条。
喜欢我的话请在右下角点赞加➕在看➕转发,如果本期点赞超过100个,JERRY将讲下期《如果菲律宾能回到1946年》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JERRY会选择有趣的问题回答。
*注:本文为jerry投稿,不代表小班的任何观点。
小班在知乎,微博,头条上,找各种关于菲律宾的事情。我总结出几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贫困,懒惰,贪婪,骗.....
可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么? 我认为不是的,准确的说,不全是。
每个民族,都有所谓的劣根性,可现在呢?一部分中国人,却是到处给人和国家贴标签,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
还有多少人记得,中国台湾作家写过的《丑陋的中国人》呢?
理性,客观地看待菲律宾的人和事,或许,你能发现菲律宾更多的美好。
小班十分欢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对菲律宾的见解和感悟。
因为,一千个人眼里,看到的是一千个不同的菲律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