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要火?坐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西北80公里处,这个有着复杂基因,当年美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如今正变得炙手可热。 未来数年内,在杜特尔特当局雄心勃勃的蓝图里,这里或将崛起一座新的“国家行政中心”;与此同时,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投资客者正紧盯此地,寻找着掘金机会。尤其是最近,有中菲合作兴建新产业园的消息传出,让克拉克成为继总统家乡达沃之后,第二个新晋“网红”热门之城。 美国人曾经营了近百年的克拉克,正经历着一次蜕变。 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从马尼拉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这里,仿佛瞬间穿越了历史。
1、百年混血之城
“以前这里就是小美国。”53岁的Eric Jimenez递上一杯咖啡,手指向克拉克发展公司的窗外。视线穿过一片硕大的草坪,红白相间的美式木屋掩映在浓密的香樟树丛中,他父亲早年工作的美国餐厅就在那里,“那些树也差不多一百年了,美国人种的”。
这里承载了Eric Jimenez童年大部分的回忆。他出生的1965年,父亲卖掉了附近省里的房子和农田,来到克拉克,在一家名叫Kelly’s Cafeteria的美国餐馆里当厨师。
白天,身着制服的美军士兵在基地周边散步,在田野中演练,云雾环绕的Cabusilan山青葱色背景下,繁忙的军机起起落落。到了晚上,大兵们则聚集到这里的餐厅酒馆放松消遣。 宽阔的街道,修葺整齐的树木,低矮的美式建筑群,以及占据七成的美国面孔,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美国气息。除了少数“幸运”被招募进来服务、拿美元薪水的菲律宾人外,对于外界来说,这里是一片相对隔绝的神秘“特区”。
除了美国星条旗,近百年的时间里,这里也从未出现过菲律宾国旗的影子。
每逢美国的独立日,这里都会放烟花庆祝。Eric Jimenez和母亲则会获准前来探望,然而进出都必需有军事人员陪同。也就是在这里,地道的芝士汉堡和纽约披萨,成为Eric Jimenez童年味蕾最深刻的记忆;如今遍布菲律宾全国的美式餐饮文化,当时也就是这样,从克拉克、苏比克这样的军事基地蔓延开来。
回溯历史,在美国人留下深刻文化烙印之前,这里也曾出现西班牙和日本殖民者的身影。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签订,在菲律宾殖民了333年的西班牙人将菲律宾拱手让给美国。1902年开始,这里成为美国骑兵的聚集地。所以准确地说,在美军决定将克拉克完全改造成第十三航空队的基地之前,这里曾一度是美国骑兵的放牧区。
1919年,美国人以航空先驱哈罗德·克拉克的名字,将这里正式命名为克拉克。此后的日子里,这片群山脚下平坦而开阔的土地日渐忙碌;从运输机到大中型轰炸机,越来越多的空军装备汇聚至此,直至上世纪30年代,这里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空军甚至将这个控制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战略要道的地方,称为“海外之家”。
二战期间,炮火声响起,这里见证了美日的交锋。战争结束后,尽管美菲双方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但克拉克空军基地依旧由美国军方主导,并再次以惊人的速度扩充,绰号“小五角大楼”。
Eric Jimenez曾目睹了越战期间,这里大批美国士兵的涌入;除了克拉克的空军外,还有驻扎在几十公里外苏比克湾的海军大兵们。闲暇时间,他们会走出基地,到Fields 大道沿途的酒吧喝上一杯,由此也催生了东南亚最大的红灯区“天使城”。
对于周边的菲律宾民众来说,美国大兵是种“令人心情复杂”的存在。克拉克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不少菲律宾人的生计;然而随之而来的治安问题,让人头疼。迫于“天使城”一位市长的指责,基地司令一度下令禁止士兵外出,然而没过多久,这里就变成了一座毫无生气的“死城”,市长不得不请求美军司令解除禁令。
伴随着民族主义情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让美国人离开”的呼声在菲律宾日益高涨。
1991年,一场引发激烈讨论的美菲利益博弈,在菲律宾参议院“12比11”的投票结果中尘埃落定,菲美军事基地协定就此废除。美国人本想“赖着”不走;但恰逢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厚厚的火山灰摧毁了大部分空军基地,无意间成为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赶走了美军。
伴随着苏比克湾星条旗的缓缓下落,美国在菲长达93年的驻军历史,正式结束;克拉克喧嚣了近百年的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2、空军基地蜕变
新年的阳光,灼热褪去,清澈地洒在依旧青葱的Cabusilan山上。 Eric Jimenez带我们漫步在克拉克街头,不远处山脚下的跑道上,不时有飞机起降;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三三两两地走在大草坪上,忙着在节前刷新营房;眼前的景象,让人有些恍惚。
直到大兵们转过身,露出肤色稍黑、浓眉大眼的菲律宾面孔,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早已“物是人非”。
带着一丝“不甘心”的美国大兵们离开后,他们一手规划建造的设施,却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从军事基地蜕变成一个自由港,如今的克拉克被历史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美式痕迹随处可见。
主干道罗哈斯大道旁,气氛肃穆的美军纪念公墓里,数千个白色大理石墓碑,在草坪上整齐矗立,这是如今克拉克唯一正式悬挂美国国旗之处。它和不远处的一家博物馆静静诉说着历史,也是众多“克拉克旅行攻略”中的重要景点。
“房子质量挺不错,快一百年了。”克拉克发展公司副总裁Rodem Perez使劲跺了几下办公室的地板,“原来是美军的指挥部,我们保留了外观,内部做了现代化改造。”
美军当年的办公室、高级军官别墅、谷仓、训练场等设施,目前虽作他用,却保留了当年的外貌。在Rodem Perez看来,它们见证了历史,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克拉克值得保留和纪念的重要元素。
“当然还是有一些,延续了军事用途。”Rodem Perez指的是紧着克拉克发展公司,入口处挂着“欢迎来到克拉克空军城”招牌的一大片土地。自美军走后,这里成为菲律宾空军的营地。
除了周边森严壁垒的机场外,这里没有过多的围墙,两层高的士兵宿舍,零星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草坪上,不时有身着制服的菲律宾士兵骑着摩托车从身边经过。
最惹人瞩目的是几架真实大小的战斗机和直升机模型。它们停靠的一大片草地上,矗立起巨型圣诞树,旁边是布满彩灯的舞台,不时有民众登上这些展品前拍照留念。俨然一场军事主题的嘉年华,正静待夜幕降临,热闹开启;这也是目前克拉克旅游中,主打的招牌。
几公里之遥的“天使城”,到了夜晚依然灯红酒绿。从马尼拉进入克拉克前的主干道旁,稍显破旧的KTV招牌,每晚依旧亮起;不过除了少量定居至此的美国老兵和当年留下的混血单亲儿童外,流露出没落气息的霓虹灯下,美国大兵的身影,早已换成了日本、韩国等亚洲脸庞。
这是隔壁克拉克“现代化改造”的一个戏剧性缩影。
根据1993年的第80号行政令,菲律宾政府决定将克拉克改造成自由港区,第一个动作就是成立了Rodem Perez所在的克拉克发展公司(CDC),负责改造维护和招商引资。 三年后,克拉克机场正式从军用转为民用,对国内外航空公司开放。第一个在这里开通国际航线的,便是韩亚航空公司。理由很简单,钟爱高尔夫的韩国人看上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短短时间里,由本地或韩国人投资的高尔夫俱乐部、度假村在克拉克遍地开花。不少韩国公司也随之聚集到这里。
和韩国人几乎同时甚至更早到来的,还有日本人。相对于美国的“高调”驻军,自二战之后,日本人一直以经济援助或者“深耕”市场的方式在菲律宾存在,虽然低调,但有很强的存在感。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到各产业工厂,日本投资的痕迹在菲律宾随处可见,克拉克自然也不例外。 最先在这里开设工厂的便是日本人,到目前共有50多家公司入驻,也是克拉克最大的外国投资者。靠近美军公墓的日本横滨橡胶公司,在这里生产着大批量的轮胎,也是克拉克目前最大的企业之一。 “日本公司的数量不算多,但规模庞大,一家公司在高峰时期可以雇佣到上万名本地工人”。Rodem Perez介绍说。
美国投资者的身影则出现在精密仪器制造和半导体行业,在这里占据一定规模;来自中国的投资则集中在金属加工和电子产品领域。
这样的比重,真实的反映在街头餐饮店的分布上。除了主打的本土和美式老店外,韩国和日本餐厅,在这里随处可见;在一些商业中心,甚至有满满一整面墙的韩国招牌,Rodem Perez笑称那是克拉克的“韩国城”。
夹杂在它们中间的汉字招牌,提醒着这里“中国胃”的存在。除了本地华人老字号的粤菜馆外,从川味火锅到北方拉面,这两年蹦出不少新菜系的餐厅,不难看出最近中国投资客的增长。 整体来看,目前制造业占克拉克总投资的17%,旅游业占30%,最大的投资领域则是电子通讯、服务外包和房地产,占投资总额的38%。 而伴随着亚洲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浪潮,这个比重还在不断产生着变化。例如,相比早年制造业工人密集的情形,如今鉴于菲律宾劳动力的良好英文能力,越来越来的国际公司将“呼叫中心”设在这里,服务行业比重不断加大。
一面是历史建筑、空军基地,一面是新兴的工厂、商业区。低矮的天际线,被投资者兴建的建筑群不断拉高。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前美军基地克拉克就这样迅速蜕变着。
不过“军事化”的痕迹,将来在这里或许会越来越淡。Rodem Perez透露,菲律宾政府正在考虑将空军基地“部分或者全部”搬出克拉克,以提供更多的土地来发展经济。
常年作为军事基地的历史,使得这里的土地政策颇为特殊:土地完全归政府所有,任何投资者都无法购买土地,只能以每次25年的形式从政府租用。
二十多年时间里,这里的企业从4个发展1000个,工人从500人增长到11.5万人。按照现有的投资发展速度,目前土地面积远远不够。
3、黄金时代来临?
事实上,这里的地价最近几年已经迅速上涨。不少敏感的财团,早早地嗅到“黄金的味道”,开始了克拉克的“圈地运动”。 有人开玩笑说,土豪们不是在马尼拉就是在去克拉克的路上。
这话并不夸张。克拉克国际机场东面,仅马路之隔的一片巨大地块上,“克拉克全球城”的招牌十分醒目。华人黄书贤旗下的UDENNA集团两年前拿到这片土地并开始规划,未来十年预计投资50亿美元,在这里建起写字楼、体育中心、酒店赌场等设施,打造成为吕宋岛中部的新中央商务区。
UDENNA集团只是众多摩拳擦掌前来“掘金”的投资者之一。而克拉克的瞬间升温,以及这些投资者的底气,与杜特尔特政府大手笔的“新政治中心计划”有着密切联系。
鉴于首都大马尼拉地区日益拥挤状况不断加剧,杜特尔特经济团队在2017宣布“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时表示,将在距离目前克拉克自由港26公里的地方,兴建起9450公顷的“新克拉克城”,转移部分政府行政部门至此,以缓解马尼拉的压力。
“足足有现在克拉克面积的三倍大。”Rodem Perez指向办公室墙上的一面地图,言辞中带着激动。
克拉克西北方向的这座新城绿色智慧城市,由新加坡一家公司参与规划,届时将容纳120万人口;第一阶段的项目已经在今年开始,包括国际行政中心大楼、河流公园以及将用于2019年东南亚运动会的综合体育场馆。
于此同时,分别由日本和中国资助的马尼拉至克拉克、克拉克至苏比克铁路项目,也预计在2021年左右完工;2020年,克拉克国际机场还将建成新航站,年旅客吞吐量可达800万人次。
这一系列项目的陆续启动,让克拉克成为资本竞相角逐的投资热土,其中不乏大批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自杜特尔特上台以来,我们的办公室几乎每周都有中国客人到访。”Rodem Perez透露,中菲关系升温以来,他确实感受一种转变:以前来到克拉克的中国商人,只是询价和观望居多,如今更多的讨论何时签约;而意向投资领域,早年多是服装、制造业,如今聊得更多的则是高科技、旅游等方面。 11月份,中菲签署29项经济协议,其中就包括在中菲合作兴建克拉克新城产业园的计划。有消息透露说,葛洲坝集团将投资20亿美元,在克拉克兴建这一项目。
“选址在克拉克新城内,目前双方正在制定总体规划,预计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最快希望在2019年底奠基。”菲律宾基地转化和发展署首席执行官Vivencio B. Dizon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中国工业园区的规划已经启动,有可能是由中菲企业共同合作投资;中方希望在克拉克寻找到1000公顷左右土地,而菲律宾目前能提供的面积在300至500公顷,因此具体位置目前还未敲定。
然而该消息传出的同时,菲国内就有反对派声音,担忧中国影响力或将“渗透”到菲政治上,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菲国防部长洛伦扎纳随即表态说,中国工业园区项目,纯粹是商业投资行为,“难道中国人还会把克拉克的土地带回北京不成”?
“我们对中国投资者敞开大门。”Vivencio B. Dizon表示,由菲律宾贸工部其牵头的18家机构,正在筹备一次中国企业见面会,希望邀请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到克拉克参观,“让中国人看看我们克拉克的潜力!”
原文刊登: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