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双脚是引擎,汗水是汽油” 火车刚轰隆隆地驶过,他们就麻利地把自制推车架到铁轨上,乘客一个接一个地跳上去。在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有1200万人口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他们要跟死亡进行一场赛跑。 马尼拉的每条铁轨上都有这样的“车”穿梭,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通勤工具”,却受到越来越多的马尼拉上班族欢迎。对他们来说,这种既违法又危险的交通工具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便宜,还不堵车。 工薪阶层聚居的潘达坎区有一段3公里长的国有铁轨。天刚亮,几十名精瘦黝黑的推车工就开始在铁轨上穿梭,将一拨儿又一拨儿乘客送往目的地。公司职员、学生甚至警察,都是他们的顾客。 “我们的双脚就是引擎,汗水就是汽油。”28岁的推车工赖安·德尤科斯告诉美联社。 过去20年间,马尼拉的人口增加了50%以上,并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在拥挤的城市里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寻找一切闲置的土地盖房。随着城市版图向外扩张,通勤距离拉得越来越长。 然而,公共交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扩张的速度。拥堵成了城市的顽疾,人们花两三个小时上下班是家常便饭。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得到片刻喘息,马尼拉人发明了“草根通勤方式”——铁轨推车。 这种仅有一两米长的推车由木板和金属架拼接而成,座椅下的凹槽能将车身固定在铁轨上,摇摇欲坠的遮阳伞勉强为乘客挡住东南亚热辣的阳光。利用火车轨道,推车工们创建了自己的城市交通网,为通勤族节省下不菲的开支和时间。 铁轨推车没有固定的发车表,坐满人就出发,每趟能运载3到5人,5公里收费只要5比索(约合人民币0.64元),而同样车程的公交车收费10比索,出租车要收30比索。跟四面透风的小公交车“吉普尼”、晃晃悠悠的大公交车、吱呀作响的出租车和人满为患的列车相比,铁轨推车便宜得多。 “推车不会堵,便宜又方便。”46岁的诺米尼维斯告诉泰国“Viral Press”新闻网。25岁的达妮卡·洛林也说,乘坐推车能节省大把通勤时间,只是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小心”。 大学生鲁本·蒂奥普斯发现,坐推车比乘吉普尼在大街小巷绕来绕去快得多,所以他完全不嫌光秃秃的推车寒碜。“坐在推车上,你能感觉到微风拂面,挺舒服的。”他说。 “一旦算错时间,火车就会撞上你” 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马尼拉的推车工们从早到晚挥汗如雨。他们在拥堵的城市中开辟路线,每天将4.5万名通勤族送至目的地。 “你必须牢记每趟火车经过的时间。这是在拿命换钱。”德尤科斯告诉美联社,他每天挣200比索(约合人民币25.5元),除了养活家人,还能供他抽包烟、喝瓶啤酒,小小地奢侈一把。天气好的时候,他能挣到10美元。 罗内尔·加西亚才12岁,进这行已有3年。他扛起比自己高出半个身子的推车,重重地架在铁轨上,再撑起一把印满商标的遮阳伞,用桅杆固定。推着车小跑一会儿后,他跳上车,左右腿有节奏地交替蹬地,带动推车一路滑行。尚在发育中的身体依然单薄,但加西亚的小腿已有明显的肌肉块儿。 “我10岁的时候,朋友就教我推车了。刚开始我推不动,因为实在太重。但就算筋疲力尽,我也咬牙挺住。”他告诉“Viral Press”,“一旦算错时间,火车就会撞上你。” 为养家糊口,加西亚辍了学,每天干到晚上10点才收工。租推车的成本是每天30比索,生意差的时候,他只能挣到50比索,还不够自己吃饭;遇上好日子,他能挣200比索。“我把钱分给弟弟妹妹,让他们吃午饭。对我家来说,挣钱比念书重要。我的梦想很简单:尽早摆脱贫困,不再靠推车维生”。 一般来说,马尼拉的火车每4个小时发一趟,但在交通繁忙的地区,火车每隔15分钟就会经过一次,推车工们必须迅速疏散乘客,把车掀到一边,以免被呼啸而过的火车碾得粉碎。一旦有火车提前或晚点,就会沿着铁轨引发一连串恐慌。在官方记录中,很难找到有关推车事故的伤亡数据,但每位推车工的肚子里都装着几个可怕的故事。 罗多尔夫·莫雷洛讲述了他近20年推车生涯中最可怕的一次经历。当时,他正吃力地推着载满乘客的车,没注意身后的火车正在逼近,“等我发现时,火车离我只剩几十米了”。电光火石之间,莫雷洛转身拼命挥手,示意火车停下。 德尤科斯曾在火车站附近遭遇一趟晚点的列车。按规矩,他的推车应该在站台停靠片刻,但火车朝他们一路逼近,有位女乘客吓得直尖叫。 “我叫她放心,因为火车会停下来,但它没有。”眼看要撞上了,他赶紧拉着乘客跳车,然后一把将推车掀下了铁轨。 痛苦的通勤路能消磨一切,包括爱情 尽管路途危险,这种廉价又快捷的交通方式仍然得到了许多上班族青睐。毕竟,跟当地的公共交通比起来,危险可能是铁轨推车唯一的缺点。 55岁的亚历杭德罗·加拉索住在圣荷西德尔蒙特区,为了在公司的打卡机上准时按下指印,凌晨3点半他就踏上了通勤路。靠着手电筒的光,他穿过迷宫般的小巷,来到主干道,搭上当天第一班公交车,赶往30公里外的马尼拉。 “如果我在上班高峰期出发,要花3个小时才能到公司。”这位清洁工告诉英国路透社,早上6点他就得开工,“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就算我能找到别的活儿,也未必挣得更多。” 22岁的珍妮斯·萨拉德在博尼法西奥环球城的一家银行上班,通勤的4个小时里,她会把马尼拉几乎所有种类的交通工具坐个遍,包括一趟火车、一辆公交车和两辆吉普尼。车程漫长,想上车也不容易,因为很少有公交车经过她住的街区。 “早上尤其痛苦,一路都像打仗一样。拥挤、推搡、追车……总有人不愿意排队,想挤到你前头。公交车上一般找不到空座位,我全程都得站着。”她说。 许多马尼拉人把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通勤上。交通拥堵不仅给当地造成每年数十亿比索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39岁的广告主管安吉拉“恨嫁”心切。她家离马尼拉市中心有12公里远,跟金融中心马卡蒂区的商务精英来一场约会,路上至少需要3个小时。“没等到达约会地点,我就已经在漫长的路上耗光了精力,打不起精神对眼前的人放电。”她笑着告诉泰国《Coconuts》杂志。 安吉拉还记得,2002年她搬来的时候,马尼拉的交通并不像如今这么糟糕,但现在,马尼拉几乎全天堵车,通勤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交通影响了我的社交生活。‘我该去和约翰喝咖啡,还是回家睡一觉?’过去要两小时,回家又要两小时,太累了。”她说。 费时费力的交通让单身人士无力寻觅真爱,也让原本恩爱的情侣难以为继。公关主管约翰娜·阿曼西奥和男友加布里埃尔从高中就在一起。一天下班后,她和男友约好共进晚餐,当她千辛万苦挤上公交车时,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越积越深,没过车轮,车流移动得越来越慢,她意识到自己赶不上晚餐了。 她打电话给餐厅里等待已久的男友,让他回家。电话中,两个人都很激动。“等得太久了……交通影响了我们的情绪。”阿曼西奥说。对话逐渐升级成了争吵。 当她走进餐厅时,加布里埃尔还在等待。她坐下来,平静地告诉他,或许该专心于事业,就此分手。两人在沉默中吃着已经变冷的食物,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最终,他们还是和解了,因为阿曼西奥觉得,每天坐3个小时车去上班不值得。她找了份新工作,一个多小时的通勤路让她十分满足。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任重道远 路透社援引导航软件“Waze”的调查数据称,马尼拉的交通状况在2015年就已令人头疼。该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公共交通覆盖有限,且经常晚点。不堪忍受公共交通的马尼拉人把目光转向私家车,如今汽车年销量是10年前的3倍,导致拥堵更为严重。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22年,马尼拉的拥堵程度将比2017年上升52%。 目前,马尼拉的交通仍然没有解决方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坦言,解决交通问题不容易,这是他“唯一未能兑现的竞选承诺”。负责管理交通的马尼拉城市发展局(MMDA)承认,他们的努力还不够。 “我们做了很多事,但没能缓解马尼拉的交通。”MMDA设计总监埃米利奥·勒拉沃告诉《Coconuts》,汽车经销商要求的首付很低,因此人们很容易拥有一两辆私家车,“人们甚至不考虑有没有车库、车位来停放这么多车。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道路都会拥堵,因为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 经常有人向勒拉沃倒苦水,抱怨城市交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勒拉沃也在忍受交通的折磨——他必须在凌晨4点出门,才能在6点前到达办公室。 这就是为什么铁轨推车既违法又危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为它埋单,不少公务员也是它的顾客。 不过,政府推行的一项铁路现代化计划,或许将使推车退出历史舞台。菲律宾国家铁路工程师埃德加多·雷蒙特表示,他们采购的高速列车将于明年接受测试。届时,铁轨推车或许将被禁用,推车工需要另谋出路。 在堆满垃圾的火车终点站,加西亚的推车停了下来。乘客纷纷离去,他们要靠双脚或者别的交通工具完成剩余的路程。加西亚坐下享受片刻的轻松,他回头望去,长长的铁轨看不到尽头。 德尤科斯曾经住在马尼拉铁路沿线的棚户区,后来棚户区被拆除,居民被安置到附近的省份。那里经济落后,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回到马尼拉,当起了推车工。与眼下的艰辛比起来,棚户区的生活是他记忆中的暖色。 “我怀念过去的火车和棚户时代的生活,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