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国工信部官微发布消息称,已要求3家基础电信企业2019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提供手机卡异地销户服务。 当前,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10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3%,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已离不开手机。随着人员流动不断增加,对异地销户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却迟迟无法实现。直到最近,由政府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性任务,实行异地销户才提上日程。小编就有点不明白:异地办身份证都实现了,手机卡异地销户为什么就这么难? 根据政府部门、电信企业、专家学者的说法,异地销户难在三点: 一是业务系统不支持。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称,由于历史原因,各省级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各自独立运行,目前尚未完全打通,暂不支持异地核验用户姓名、产品套餐、合约计划、账单、预存款、欠费等销户信息。 二是异地销户业务复杂。异地销户既涉及用户与归属省公司、业务办理省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转移,又涉及用户退费、异地交费、省际结算、异地发票退回和开具、工单流转、人员培训等问题,业务实现较为复杂,需要花费时间及投入人力、物力,做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 三是安全风险较大。手机号越来越多地与银行、社交等诸多账号关联,直接关系用户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一旦出现不法分子恶意异地销户,将严重损害被恶意销户用户的合法权益,也给电信企业声誉和经营带来较大风险。 乍一听,条条在理;仔细一琢磨,处处是借口。 先说历史原因导致业务系统不支持。如果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是三年内成立的,小编无话可说;可事实上,中国电信成立于1995年4月;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4月;中国联通本来1994年7月就诞生了,现在新联通是2009年1月整合再生,距离10岁生日也就差几天。10年、20年弹指一挥间?还能把问题都推给历史?还是北京邮电大学舒华英教授一句道破:“与消费者个人遭受的不便程度相比,运营商要彻底解决异地销号难问题的成本要大得多。”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电信企业因为没有回报,所以缺乏积极性,“打通省与省之间的系统,需要在技术上大规模改进。这种花钱不挣钱的事,运营商也不积极。” 还是行业内人士看得明白,无利可图的事,谁愿意主动去做?要不是多名网友今年9月份向国务院第八督查组面对面反映手机号异地销户难等问题,如果不是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限期提供手机号异地销户服务,这个问题或将继续扯皮下去。 再来看异地销户业务复杂。官方说法太复杂,小编看不懂,只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手机开户时的实名验证流程都可以通过APP自助完成,但销户则要携带身份证件前往指定的线下营业厅办理,更不能异地销户?开户容易销户难,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借钱容易还钱难的无信“老赖”。 事实上,民间早有说法认为:对运营商而言,异地销户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说到底还是一种阻止用户流失的手段。不过,在语音和流量漫游费逐渐取消后,手机卡的地域属性已经大大减弱,异地补卡、销户不便可能是用户为数不多的在乎手机号码归属地的理由。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手机卡的地域属性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再来谈谈安全风险。的确,手机号码包含着太多个人信息,注销手机号要谨慎而为之。异地销户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但让小编郁闷的是,眼下没有开通异地销户业务,但层出不穷的诈骗电话、骚扰信息总能准确定位,肆意拨打,这安全风险还小吗? 说一千道一万,不得不让人往“三家独大”、“服务意识”去联想。多年来,手机号异地销户难问题曾多次引发热议。很多人因为工作、求学、移居等原因,需要注销原来的手机号,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费用,而三大电信运营商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未能提供异地销户服务。这直接导致一些用户奔波千里到号码归属地办理销户,耗费不少时间、交通等成本。有的用户只能保留原手机号,却须承担月租费或保号套餐费,还有用户因此而手机欠费影响到个人征信。小编当年曾因短期工作需要,在遥远的新疆办理一张电话卡。结果,一时的工作方便带了数个月的折腾,为了销掉这个号码,其中酸楚,不堪回首……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所谓手机号各种异地办理难的问题,相信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电信运营企业能否勇于自我革命,少算小账多算大账,主动清除阻碍电信服务一体化、人性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值得庆幸的是,国务院第八督查组、工信部看到包括小编在内的广大用户的痛点,秉持公共服务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在工信部的要求下,三大运营商终于开始提供手机号异地销户服务,用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推动了电信行业服务升级,让用户和运营商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