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综合观察网报道,在世界各地,性骚扰日益成为重点讨论的社会话题。为了保护女性免受侵犯,中国深圳、广州等城市自去年6月底起,效仿日本等国在地铁中试运行“女性车厢”。
然而,自运行伊始,就有大量男性无视地面上的标示,“踩着”它们强行挤上车去,让女性车厢“形同虚设”。这一问题在国内媒体曝光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纽约时报》:广州地铁女性车厢挤满男人
纽约时报记者茱莉亚·马尔基(Giulia Marchi)在3月4日发表了长篇报道,对广州地铁的现状做了一番解读。
马尔基写道,在拥有“世界上最复杂地铁系统之一”的中国,性骚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在广州的早晚高峰,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脸顶到了一个男人的后背,你的膝盖撞上了别人的手提包,或者你的身体被农民工的工具戳来戳去。地铁上实在太挤了。”
由此,广州政府担心女乘客被性骚扰,便为她们设置了专用车厢。这些标有粉红色汉字和木棉花图案的车厢,每到早晚高峰期间,便化身为专供女性乘坐的“女性车厢”。
车门一开,不少男性涌进女性车厢 。其实,女性车厢只是“看上去很美”。自试行以来,男性“霸占”女性车厢的问题就一直存在。
去年7月,北青报的记者就曾在一次采访中发现,深圳地铁一节女性车厢内,共有38名乘客,其中居然有26名是男性。“晚高峰时期,在乘客较多的大站,挤不上女性车厢的往往是女性乘客。”
在马尔基看来,女性车厢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法律很多,但在很多领域的执法力度过小。说出真相的受害女性,可能还会受到外界指责。因此,遭到性骚扰的人很少选择报案,违法者被绳之以法的更是寥寥无几。”
对于广州地铁女性车厢遇到的问题,广州地铁的宣传部主任叶先生对纽约时报表示,因为女性车厢的设置只为倡导“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观念,并没有法律条款强制规定。说白了,这就同“老弱病残专座”一样,不想让座的人,最多只面临道德层面的问题,算不上违法。
日本面临相同问题
而类似的“制度”问题也给其他国家的女性车厢带来了同样的困扰,据环球网3月1日报道,在日本首都圈,男性强行使用女性专用车厢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男性乘客声称,“乘坐女性专用车厢又不违法”。
跟中国一样,日本法律中,也没有规定男性一定不能乘坐女性专用车厢。JR地铁方面则表示,“没有强制要求,但这是礼仪和道德问题”。
菲律宾不一样
菲律宾是典型“阴盛阳衰”的国家,男女比例大约为4:6,女性人口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可能是菲律宾的水土和气候更适合于女性胎儿的存活和成长吧。和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从菲律宾整个社会来看,菲律宾女性地位稍高于男性。在各个公司或事业机构中,女性担任领导人的比例比远远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在菲律宾轻轨电车上会设有女士专用车厢,在公用车厢,男士也会主动给女士让座,不论年龄大小,可见菲律宾女性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男性年长者和带小孩的男性也是可以乘坐女性车厢的。其他男性想进入女性车厢,是上不去的,因为每节女性车厢都有卫门守卫,禁止男性乘客随意进入,而菲律宾男性一般也不会硬挤上去。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44个经济体的性别差距状况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冰岛蝉联榜首,成为全球性别最平等的国家,北欧国家挪威、芬兰、瑞典均排进前五,卢旺达因其突出的女性参政表现位列第四。排在第6位的尼加拉瓜和第7位的斯洛文尼亚都首次取得了消除80%性别差距的佳绩。爱尔兰、新西兰和菲律宾分列8至10位。中国排名下滑一位至第100位,略高于印度(第108位)、日本(第114位)、韩国(第118位)、土耳其(第131位)和沙特阿拉伯(第138位)。
而根据万事达卡发布的2016年女性先驱指数,新西兰(78分)、澳大利亚(76分)、菲律宾(71.4分)连续十年蝉联万事达卡女性先驱指数排名前三位。中国大陆的得分为66.3分,较2015年轻微下降0.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