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桃李遍天下 于 2017-10-31 04:41 编辑
据悉,有超过五万人在马尼拉“公墓家园”里生活。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自从这个墓地建立之初,就有穷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他们因买不起房子,只能选择在这里因地制宜,搭建一个简单的家,给孩子们一个落脚的地方,世代相传。
五名孩子正在玩耍,他们脚下以及旁边陈列的到处都是坟墓。
自1884年墓地开辟以来,生者和死者就开始同时入住了。这块占地135英亩的墓地当初主要用来安葬富人和名流,由于随同死人下葬的常有贵重物品,因而需要雇用守墓人。但在过去几十年间,这里越来越多的穷人在墓碑之间安营扎寨。
玩耍的孩子。
令人惊讶的是,墓地仍然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每天有十几次到上百次的葬礼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与死亡相伴随,墓地社区中也经常有新生婴儿出生,习惯了每天见证死亡。
几名定居者正在哄孩子。
由于菲律宾土地紧张、人口众多,许多普通平民的墓地只好像集装箱一样摞在一起,堆积好多层。而穷人们就在这些集装箱上的搭建棚屋,安营扎寨。这种集装箱墓地也成为当地的特色。
定居者。
一名年长的定居者在一处公共墓地的坟墓上休息。
一位定居者介绍: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朋友”入住,只是这些“朋友”住里面,他们住在外面罢了,棺材盖成为了生死的分界线。
一对母子。
男女老少定居者们聚在一起闲谈。
街道。
随着时间的演变,如今人数越来越多,俨然如同一个贫民窟社区。
定居者。
孩子们打小就在大理石墓石上,吃饭,睡觉,玩耍,学习,慢慢长大,繁衍后代。
一对母子正在爬梯子。
一名年长的定居者和她的大黄狗正在休息。
正在玩耍的孩子。
在这里,一边婴儿降生,另一边逝者下葬,生死轮回变得那么惯常平凡。
一名定居者正在打扫卫生。
玩耍的孩子。
行走的少男少女。
定居者。
孩子们生在棺材盖上,也成长在公墓上,在这里,他们过着“墓当床、天当被”的生活。
定居者。
定居者们也会时而到彼此的家中串门,不过与众不同的是,无论谁的家都是在公墓上。
年长的定居者。
一名年长的“公墓家园”定居者说他一辈子“活不起,也死不起”。
一名年轻的定居者正在晾晒衣服。
一名幼小的定居者生存的环境,惨不忍睹。
墓碑。
像集装箱一样叠加在一起的墓碑都是穷人的墓,一般富人的都是单独存放的。
定居者们聚在一起闲谈。
墓地贫民窟条件很艰辛,没有热水、电力和污水系统等基本设施,他们日常的电力来自附近的街道,而饮用水则来自公墓地上挖掘的十几口井。
粉刷匠。
这里有些人则经营杂货小商店,甚至还有餐厅和酒吧。
有钱人家的墓地会单独有一个放置地方,不会像集装箱一样层叠起来。这些干净光洁的墓地成了穷人的玩乐场所。人们平时会在这里睡午觉,抓迷藏,下棋,聊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