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http://www.odty595.net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laopengyou110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    74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3180 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v2-e51eb9256d9a2e5aecde230cfdd31af6_r.jpg
    近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特别节目——《守护明天》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热播。节目共9集,针对校园暴力、网络侵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监护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分析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和预防措施。据说有些学校还特意要求学生观看此节目,并写下观后感。
    这的确是一档非常有意义的节目,因为让未成年人了解身边的危险是很必要的。但在看过第5集“我的儿子找了魔”之后,我发现,大众对于游戏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误解。                                              v2-c2e0db43c38915e80280e371189a76d5_b.jpg
                             首先我注意到的是,这一系列节目都是在讨论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问题,每集关注一个问题,分别是校园欺凌、抢钱团伙、聚众斗殴、裸贷陷阱、暴力游戏、网络犯罪、儿童性侵害、早恋、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从中我们能看出,游戏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虽然节目特意强调了暴力游戏,但实际上却没能将暴力游戏与其他游戏区分开来,开始说的还是暴力游戏,说着说着就变成了游戏,我相信这不是有意的在偷换概念,只是人们对于游戏的负面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一集的节目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场,16岁的小新喜欢玩游戏,也可以说是沉迷游戏。一天他假借生病的名义回家玩游戏一直到晚上10点多。父母回来后,发现他还在玩游戏,自然很生气,让他别玩了。但小新正玩到关键的地方,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于是他的父亲一气之下直接拔掉了电脑的电源,小新虽然愤怒但也只好去睡觉。这可能是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的事情,但接下来小新的行为却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小新半夜醒来,竟拿了一把刀,向熟睡中的父亲刺去。事后小新说,自己当时神志不清,以为在做游戏任务。
            可能你在听完这个案例后,也和我一样困惑,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有很多问题。小新说的是不是实话?他是否真的是神志不清呢?因为据我做知,很少听说游戏会对人产生制幻作用,否则也不会被当作普遍的娱乐方式遍布全球。
    节目中始终没有提及小新玩的到底是什么游戏,只说是暴力游戏,如此笼统的介绍方式一方面可能的确是为了让家长们听得更懂,但另一方面我猜也是很少会有人在乎。“反正都是游戏,有什么区别?”
    在案例的描述中,游戏仿佛有一种催眠作用,能够控制人的大脑,让小新失去了自我。但要知道现实中的催眠大师也是不能控制人的思想的,只能进行心理的暗示。因此我对小新刺伤父亲的原因有些疑惑。到底是因为受了游戏的洗脑,还是因为对父亲的误解生出了恨意?
    案例结束,嘉宾们开始就此案例进行了讨论,但讨论的主题不是暴力游戏会不会引起暴力行为,这个问题在主持人的开场白中就已经被默认为真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宋英辉就表示,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统计,未成年的犯罪中,有70%受到暴力游戏的影响。
    v2-6db41fe5d1d91ae3e35d31b606698d6b_b.jpg
                 我并不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我却想质疑这些数据得来的方式,比如专家们是如何鉴定一个暴力行为是被游戏影响的呢,难道是看这些人玩没玩过所谓的暴力游戏吗? 还是靠犯罪者自己的感觉?
    之后,嘉宾中的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还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游戏会让人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他找了两名学生,来读出屏幕上文字的颜色,这些文字与他们的颜色是一致的,这两名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测试。之后,屏幕上又打出来一组字,这次文字和颜色是不一致的,于是两名学生读颜色的速度就明显变慢了。
    宗春山说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没能转换过来,人长期在一个世界里,再到另一个世界中就会发生思想混乱,很可能思想还在上一个世界的惯性当中。
    我读书少,可别骗我,这个实验难道不是说明了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吗?之所以很难读出与文字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一边的大脑在识别文字,而另一边的大脑在思考颜色,两边大脑发生了冲突,反应自然就慢了,与思维的惯性关系不大,和游戏就更不沾边了。
                                                                                v2-497960b06dbc514e1b3ad0bccb322552_b.jpg
    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在为游戏辩护,我认为既然是教育节目就应该科学、严谨、客观,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有现实的意义。
    有些游戏的确不适合孩子们玩,在儿童年纪还小时我们需要让他们接触更积极、更美好的事物,就像专家说的那样,儿童的心智不完全,容易被外界影响。所以“全球”的主要游戏市场大都有自发的分级制度,根据游戏的内容划分出了适用的年龄,很遗憾这种分级制度在我国还看不到影子。
                                                                                   v2-8ad69de5dcc0f9529d94fcf823bac395_b.png
                                  从嘉宾和主持人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听出,他们对于游戏都是一知半解,连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主机游戏、PC游戏和手机游戏都分不清,反正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游戏。或者用节目中的话说是“网络游戏”,人们还给沉迷游戏的孩子们起了一个统一的名字:网瘾少年。
    面对这些陈词滥调,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对于游戏的无知和误解已经非常的严重了,既然不了解游戏,又怎么能够正确的分析游戏的弊端,揣测儿童沉迷游戏的心理呢?而作为一个游戏编辑,我更是感觉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家长对于游戏是普遍有成见的,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孩子成绩不好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显然不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孩子操心,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孩子。这是实话,每个父母都想让儿女成功幸福,只不过很多都是不假思索的奉献,只知道市里有好学校,校里有名师,校外有辅导班,书店有资料,山上有灵验的神仙。正是因为这样,即使一些家长做的不够好,我也不会批评家长们,因为父母们太累了,他们已经为子女付出了太多。不了解游戏真的不是他们的错。                                                         v2-e978d4331cc36afa1385679c62f4835e_b.jpg

    可孩子们压力大、不爱学习、早熟、孤僻、自制力差,又是谁的错呢?我说了不是家长的错,家长花了那么多的钱供孩子去补习班,课外兴趣班,供他们吃,供他们穿,多辛苦。也不应该是学校的错,隔三差五的考试,每天充实的作业,为的是让孩子们的分数快速上升,有一个好的前途。你更不能怪教育体制,受我国的国情所限,每年入学的学生太多,既要保证多数人都有书念,又要保证成材率,目前的教育体系已经是实际情况下最好的教育体系了。自然也不是媒体的错,他们煞费苦心的请来教育专家,安排专题,为的就是暴露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好吧,那就是游戏的错吧,毕竟这可能是很多孩子除了学习、补习、课外班、吃饭、睡觉之外,唯一的娱乐项目了。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为什么总要想着玩呢?你看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怎么不玩游戏?你看爸爸妈妈怎么不玩游戏?你看邻居家的小明每天多刻苦,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类似的话,可能很多孩子都听过,我自己也听过不少,现在我已经毕业了,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游戏,靠着一本本的游戏杂志YY着未来尽情玩游戏的日子,否则我现在可能带着安全帽在某个厂房里指导工作,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吐露着自己的心声。但我并不怨恨任何人,只是感谢,感谢父母的理解,感谢朋友的支持,感谢让我入了主机游戏坑的《电子游戏软件》。

                                                                                            v2-fbd82ffd887077a427b5adc17e6acaa8_b.jpg
                            其实多数家长们也不是完全反对玩游戏,一般会表示适当就好,但孩子的自控力差,一玩就停不下来。这点我很赞同,孩子肯定不会自愿的停止游戏,因此家长一定要控制他们的游戏时间,但问题是家长、学校和专家都不了解游戏,恐怕从来就没有认真的玩过一款游戏,又如何决定玩游戏的适当时间呢,答案是凭感觉。
    一般的家长规定每天可以玩一、两个小时,有些则认为半个小时比较合适,在小时候我的家长给我的时间则是五分钟。每款游戏都是不同的,有些有进度,有些有存档点,有些则是按场次,比如玩《黑暗之魂》至少应该让我找到下一个篝火再退出吧,如果玩《魔兽世界》那应该让我打完这副本或者Boss,如果玩LOL那至少应该让我打完一盘吧,当然,家长是不可能理解孩子们的这些想法的。
    于是小新的爸爸才会怒不可遏的要小新立刻退出游戏,之后直接断了电强行停止了游戏,从家长的角度我能够理解父亲的愤怒和无奈,但却不能赞同这种做法。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沟通,而不是命令与服从。  
                                                                                v2-f503f4b19fccfe89b3591c4fedaee483_b.jpg
                                                      我很高兴《守护明天》节目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认为家长应该去了解孩子们玩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甚至玩的更好。不过,虽说专家也建议家长去了解游戏,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不同的。在专家看来,这是一种策略,和孩子打成一片,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戒掉游戏。
    之后,节目还请来了嘉宾王亮,他曾经也是一个网瘾少年,他颇为自豪的说自己戒除了网瘾,上了清华大学,现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在很多人看来游戏会引起网瘾,从根本上就是一种不好的东西,需要戒除,就像毒品一样,因此你就知道了当一些人说游戏是电子毒品时,他们并不是在夸张。
    显然这又是一种误解,沉迷游戏的现象的确不少,但这只是表象,孩子沉迷的可以是打球、可以是看小说、可以是美剧、可以是追星、可以是绘画、可以谈恋爱。沉迷的问题并不在游戏,戒除游戏,也不会让孩子喜欢学习。学习本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之所以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原因显然不应该从游戏身上来找。如果游戏真是洪水猛兽,为什么外国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分级制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游戏看作是一种实践,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暴露孩子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事实证明外国的孩子在课本之外的能力要远远强于我们身边的孩子。
    v2-27535d6dcc79e17b9e80833ca1930d73_b.jpg    
                                                 家长从来都是批评孩子成绩不好、不用功、爱玩游戏,但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不用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恐惧源于无知,也正是因为不了解,家长们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抵抗成为了他们最本能的反应,就像孩子们抵抗他们一样。
    拿小新的案例来说,他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在美容院工作,两人都非常的忙,由于接受教育不多,也不懂什么教育的方法。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赚钱送小新去更好的学校,但无数的事实证明这样是不够的。
    也正因如此,舆论就更不应该一味的把责任和注意力转移到游戏身上,导致让家长们误入歧途,以为没有了游戏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去掉了诱惑,孩子就会健康成长了,殊不知诱惑是无处不在的,一味的禁止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实《守护明天》节目的后半段,嘉宾们开始讨论家庭与教育的关系时,还是说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比如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灵,主动找孩子沟通,不应该用成绩论高下等等,说明了这些专家对于教育的了解要比游戏多得多,但我想这可能还不够。
                                                                                         v2-86df803ab604264c7ad0cd6ea561ac06_b.jpg            

                                              游戏已经逐渐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时就需要这些教育工作者们更加的了解游戏,了解孩子们的想法,而不是试图控制和阻止游戏的传播。既然我们暂时没有分级制度,那么就更要求家长、学校和媒体有分辨能力,了解哪些游戏是儿童可以玩的,而那些是不适合孩子玩的。一刀切的方法虽然省时省力,但却是最不明智的,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认知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我不想在这里区分主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不同,也不想辩解游戏有多么好、多么有艺术性、多么有深度,更不会说玩游戏能学英语、锻炼大脑之类的话。
    我只想说游戏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有优点也又缺点,有高尚、有内涵的作品,也有低俗而恶劣的内容,这是一种正常而平衡的体现,与课外书、电影、动漫是一样的。
                                                                                           v2-da4013d41a1b13142bf29a7db8e77647_b.png

                                          孩子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远高于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量级,学习上的压力,家庭中的压力,来自老师、同学的压力,包括父母的关心都会成为了一种压力。压力一定要释放,否则就会爆炸,而游戏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压手段。
    很多家长可能都给自己的孩子讲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但自己却并没有记住其中的重要道理,治水要靠疏导,而绝不能靠硬堵。
    既然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就更应该去了解其中的原因,尝试和孩子交流。如果小新的爸爸明白小新不能退出游戏的原因,并告诉他在下一个存档点退出或打完这盘马上退出,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  
                                                                          v2-e87e52f707b51fd0739f0a1e45fb412d_b.jpg
                                         因此我希望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媒体、教育专家,在对游戏下定论之前都应该先去了解一些游戏,体验一下游戏,学习一下游戏的知识。这样才能和孩子形成沟通,而不是单方面的命令、压制。儿童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而通过强制性的规则来解决问题,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面对游戏和孩子,家长应该多理解、多沟通,下面这位家长的经历可能值得很多父母重新思考。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处理:Telegram @boniuom
    个人签名

    出租嘤航卡1月一租 纸飞机:+639569803918
    保额5w

    大shu..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    32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我还是先找到媳妇再说孩子的事{:3_42:}
      个人签名

      AG旗下综合平台,业界最高佣金60%无门槛拿!
      AG旗舰厅、沙巴体育、PT、GG、电竞
      发财加Q:2027000888

      laopengyou110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    74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大shu.. 发表于 2017-9-14 09:39
        我还是先找到媳妇再说孩子的事

        老哥稳
        个人签名

        出租嘤航卡1月一租 纸飞机:+639569803918
        保额5w

        AdaWang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    198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1922.7
           


          没有沉迷过任何游戏。
          因此感觉自己像个智障。
          不是不喜欢,是玩不明白
          个人签名

          提供各大知名平台:真人 老虎机 捕鱼 体育 彩票 扑克 API接口。
          专业办理9G工签,降签,旅游续签等。
          提供短信业务。

          小墨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    90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TA的勋章:勋章中心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个人签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