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博牛社区 于 2025-8-12 11:05 编辑
Simon Westbury 专访:一场关于 iGaming 战略的坦率对话
“我确实觉得我们在滥发 C阶头衔,这其实是在贬低一些岗位。不是每个人天生就适合当管理者,但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权利,而不是靠努力赢得的。”在被任命为 1XBET 战略顾问后,Simon Westbury 接受了 SiGMA 新闻的独家专访,深入探讨了 iGaming 行业的战略方向、所需的变革以及行业未来的走向。
拥有超过 15 年的全球 iGaming 行业经验,从初入职场的销售岗位一路走到 Digitain 旗下 Sport Generate 的首席执行官,Simon 可谓见多识广。像他这样在行业里打拼多年的人,总会带来一些犀利而必要的直言不讳。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思维世界,看看他为何如此执着于行业的成功。
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组成部分必须改变。我们要记住,我们本质上是一个娱乐行业,我们的工作是为终端用户——玩家——提供引人入胜的娱乐体验。
行业内总是充斥着对“创新”的讨论,但说实话,过去 10 年里真正的创新有多少?当然,也有一些成功案例,我认为这些都归因于企业愿意承担风险、尝试新事物,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优势;这不仅能定义公司自身,也能惠及整个行业。
然而,为了追求更多收益,我们反而变得更加保守,常常选择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积极探索真正与众不同的路径。
老实说,我不认为整个行业在“转变”上有太大进化,因为我们还在谈论五年前的那些老话题。现在大家都在热议 AI,但我们在 2019 年就开始谈论 AI 了。关键问题仍然是:我们真正希望 AI 实现什么?它又如何真正为业务赋能?
我认为,AI 应该被视为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用来取代现有流程,甚至取代人。LinkedIn 上有人用洗碗机做比喻:AI 就像洗碗机,很有用也节省时间,但最终还是需要人来装载。
我们这个行业容易陷入一种我称之为“潮流主义”的误区——即一味追逐流行趋势和流行词。我看到很多自称“AI驱动”的产品,但它们真的是 AI 驱动的吗?还是只是套上“AI”标签的自动化功能,借此显得更有时代感?
至于趋势,我所说的“老三样”始终在被讨论——游戏化、监管和创新。但我们该如何在这些趋势中不断演进?又如何定义下一个重大突破?大家都在寻找游戏行业的“颠覆式创新”,但关键仍是:愿不愿意冒险、敢不敢打破常规。我看到的 B2B 平台板块中,鲜有真正的差异化,大多是模仿。
最后,我认为行业当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人才结构。也许我是老派了,但在我年轻的时候,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努力工作:从销售经理干起,然后升到销售主管,只有最顶尖的 1% 才能升到 C-Level。这是一条靠成绩推动、由热情驱动的上升之路。
但现在,人人都想当经理。他们觉得那样更轻松,认为自己理所应当要带一个团队。我常常反问:你为什么需要团队?管理确实是很好的经历,我也始终支持职业发展,但我认为我们现在在贬低某些岗位,把 C-Level 头衔当糖果发放。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管理者,但现在人人都觉得那是应得的。
几年后,这种现象的后果会显现出来——很多人只是为了留在公司而被授予头衔,却并未交出成果,这将为行业留下一个巨大的人才空洞。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行业,我们必须开始进行一些真正坦诚的对话。近年来,我看到“真诚”逐渐被“形式大于内容”所取代。
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理解你要进入的市场,并认识到“一个方案适用于所有市场”是不存在的。在 2000 年代后期,我们看到一些国际博彩公司在合资过程中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本地市场,或者以一种“帝国主义”的姿态进入,误以为 A 市场的玩家投注行为会和 B 市场一样。
要深入了解市场、将产品本地化,并进一步实现玩家层面的个性化。不同市场固然有差异,但每个市场中的玩家也各不相同。这需要极大的投入和决心,进入一个市场就要真正投入。采用“撒网式”或“一刀切”的方式,只会导致财务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
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我还是要强调:必须确保合规。我始终建议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形成共赢局面。
也许我说这话有点自相矛盾——刚才还说行业缺乏活力,但我其实不喜欢做预测,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举个例子,谁能预言移动游戏会被什么取代?
我听说过各种沉浸式体验的构想,比如眼镜、虚拟现实等等。但对我来说,关键在于不断进化、开发、冒险,这样才能催生下一代产品。这些产品还要能吸引下一代玩家——我们已经看到了投注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不想贴标签,但就像我那些每周六在酒吧里玩串关的老友们,跟 Gen Z 的体验诉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始终强调:我们是娱乐行业,关键是要赢得客户的关注与喜爱。并没有“统一模板”这种事。
可以肯定的是,监管将越来越多,而灰色市场和黑市也会不断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业本身也要为此承担一定责任,因为我们并未真正有效地与监管机构沟通,参与制定规则。
我们这个行业在社会中确实存在声誉问题,成了容易被攻击的对象。从悲观角度看,监管机制真正开始系统化是在 2007 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视其为一种新的税收来源。
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朋友们觉得这行很酷,我也不介意暴露年龄,那时 gaming 被看作是一个“潮流行业”。而现在,这种印象已经转变。我认为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与监管方合作,制定出既能保护玩家、又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规则,从而防止灰黑市场进一步扩张。
当然,责任不全在我们身上,但我确实相信,重塑与监管机构和玩家的关系,将是行业未来的责任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