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OD体育 OD体育 @magicianSMS_bot @magicianSMS_bot @magicianSMS_bot
https://t.me/bdzskai https://t.me/bdzskai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快递费介绍倒
LV3 流浪的疾风
帖子    41
新博币    648 提现
提现    0
     
    180 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74岁的“庆奶”刘晓庆,又双叒叕杀回短剧了。
    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后,她在日前上线的古装微短剧《天降福星》中化身穿越异界的国公府老夫人,以实力破解女儿被废、儿子叛逃、外孙早夭的“地狱开局”,赢得观众一片喝彩。
    “大女主不愧是庆奶舒适区!”
    “好看,庆奶一定要多拍短剧!”
    “你多拍,我爱看!”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图源社交媒体
    网友热评背后,是短剧崛起的图景。近年来,明星出演短剧早已从“稀罕事”变成了“新常态”。大咖集体入场,精品层出不穷,这片曾经的争议之地,如今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跻身影视行业主流赛道,成为汇聚顶尖影视人才的蓝海。
    明星抢滩
    从“下海”到“真香”
    “TA咋去演短剧了?”——这样的质疑,在2025年已经鲜见。
    曾经,影视“鄙视链”的旧观念,以及早期市场确实存在的同质化、制作粗糙等问题,使涉足短剧的明星一度背负压力。然而,短短几年间,风向彻底逆转,抢滩短剧已成影视圈燎原之势。
    胡歌、童瑶、雷佳音、宋佳等一线演员组团出演短剧《奇迹》;万茜、秦俊杰主演的《朱雀堂》6天分账票房突破500万;《家里家外》三天观看量破10亿,带火主演王道铁、孙艺燃,更成为现实题材短剧的标杆之作……从昔日“自降咖位”的“下海”,到如今群星闪耀的“真香”,短剧完成了华丽的身份蜕变。
    横跨老中青三代,明星们在这片新土壤上各展所长。六获金鸡百花奖的传奇影后刘晓庆,在“银发玛丽苏”与古装大女主间游刃有余;喜剧之王周星驰携手抖音打造《金猪玉叶》《大话·大话西游》,树立行业品质天花板;“小龙女”李若彤转型监制并主演《午后玫瑰》,登陆卫视黄金档;王晶、高亚麟等资深影人也纷纷投身其中,或执导筒,或掌幕后。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刘晓庆《天降福星》剧照
    中青代演员则在短剧中迎来“第二春”。倪虹洁监制并主演的《夫妻的春节》成为2025年首部观看用户破亿短剧;舒畅、杨蓉等实力派通过《锦绣传》《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二十九》等作品突破事业瓶颈;新生代演员如李沐宸、柯淳、许梦圆、刘念、吴佳怡等,更是在短剧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场声势浩大的明星迁徙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短剧产业惊人的爆发力与生态的全面质变——当剧本质量、制作水准、市场回报都足够硬气,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品质逆袭
    从“电子榨菜”到“精神正餐”
    诚然,短剧的“发家史”并非一片坦途。
    野蛮生长,往往意味着泥沙俱下。早期,“低质、狗血、博眼球”曾是短剧行业难以撕去的标签。尽管个别作品因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引发监管关注,但不可否认,微短剧行业整体内容和导向仍呈现客观向好态势。
    监管的“紧箍咒”,恰恰念出了行业的“升级经”。国家广电总局建立“分类分层”“备案编号”“违规整治”等监管机制,从备案审核到内容规范全方位发力,既遏制了“过度娱乐化”“儿戏化”等乱象,也为精品内容腾出了生长空间。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近年来,口碑短剧层出不穷。图源豆瓣网站
    近年来,短剧正经历着从“电子榨菜”到“精神正餐”的深刻蜕变。曾经依赖“高反转+爽感”的粗放叙事逐渐退潮,让位于观照现实、展现情感张力的精品。《家里家外》以20世纪80年代川渝重组家庭为背景,在烟火气中展现动人情感,打通代际圈层;《志明与春娇》ip改编短剧聚焦大湾区双城生活,用碎片化镜头解构都市爱情。这些作品证明,短剧不仅能提供“爽感”,更能传递深度。
    此外,“微短剧+”模式更展现出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刘晓庆深耕中老年婚恋题材,李若彤聚焦女性议题,《舟楫千里号歌来》让大运河文化焕发新生,《和你的桃花源》串联非遗文化与地方文旅,多元主题在此交融。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海报
    平台精品化战略更是关键推手。随着暑期来临,微短剧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成何体统》《念念有词》等新作表现亮眼。以红果短剧“果燃计划”为代表,其最新公布的片单包含《怒刺》《山河回响》《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小港湾》《弄潮》等21部作品,覆盖科幻、反诈、非遗、年代创业、动作冒险等前沿题材。《志明与春娇》《羞羞的铁拳》等经典IP的竖屏化焕新也持续丰富内容生态。
    正如刘晓庆所说,拍微短剧让她找回了当年拍《芙蓉镇》《原野》时的激情与投入感。演员们重燃的创作之火,正融入短剧产业生态质的飞跃之中,共同推动着这片蓝海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经济引擎。
    多重驱动
    从“边缘赛道”到“经济引擎”
    当“好故事”与“大市场”形成共振,短剧的逆袭便从行业现象升维为产业革命。
    这种共振的能量,在行业数据中得到直观印证。《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7亿,2024年其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680亿元,2027年更将突破千亿大关。如此体量与增速,让任何影视从业者都无法再视其为“边缘赛道”。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爆款短剧频出。图源红果短剧APP
    以“分钟级”的时长,重写“千亿级”的产业蓝海。短剧的崛起,本质上是内容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用户对“轻量级、高密度”内容的需求激增,短剧的特质恰好契合其碎片化的娱乐习惯。
    同时,短剧的产业逻辑打破了传统影视“大制作+长周期”的桎梏,为创作者提供了更灵活的表达空间和变现路径。在平台扶持政策下,付费订阅、免费+广告等多种变现渠道保障创作者收入,反哺作品质量,形成正向循环。
    盈利模式的创新高效赋予了行业强大的生命力。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创造了约64.7万个就业岗位,涵盖编剧、策划、版权、制片、导演、演员、技术、运营、投放、销售、翻译、开发等全链条,呈现年轻化、灵活化、多元化趋势,为传统影视人提供了转型新机遇。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都2025了,你还在问刘晓庆为啥演短剧?



    非遗文化主题短剧《舞动敦煌》海报
    作为新生力量,微短剧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共创和生态共建。当政策引导、平台赋能、创作者深耕与受众参与形成良性共振,这一新兴载体正突破娱乐功能边界,在教育赋能、科普传播、文化传承、公益倡导等多元场景中释放独特价值,更有望在未来成为推动知识普惠、文明互鉴、价值引领的重要数字媒介。
    从“下海”到“上桌”,从“电子榨菜”到“文化载体”,短剧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逆袭。当74岁的刘晓庆在短剧中演绎“大女主”,当非遗文化通过竖屏镜头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崛起,更是一场关于内容创作、价值传递与产业升级的深刻变革。
    真正的舞台从无高低之分,有好故事的地方,就是创作者的主场——因此,都2025了,别再问“明星为啥扎堆演短剧”,该问的是:下一个打动我们的好故事,会以怎样的新形式诞生?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处理:Telegram @boniuom
    个人签名


    关闭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