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有群众向当地派出所举报,有8个人在内蒙古的嘎查草场,偷挖一种蜷曲蓬松、纤细乌黑,外形和杂乱的头发很相似的野菜。
警察赶到现场的时候,那8个人正挖得不亦乐乎。警察经过称量,发现他们挖的野菜足足有两百斤,这数量直接让当地人大惊失色,更有人气得对着8人破口大骂。而挖野菜的8人随后也被警察带回派出所,并被判了刑。
这种发丝一样的野菜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如此看重,禁止采摘? 什么是发菜? 这种长得像头发一样的野菜叫发菜,是藻类的一种,当地人也称它为地毛、龙须菜。 发菜非常的耐旱,能够在贫瘠的土壤里顽强生长。大量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这些地区全年的降水量在80—250 mm之间,即使降水量少,也不妨碍发菜的肆意生长。 春夏时节,喜爱阴雨天的发菜便开始生长。这种看起来一团乱麻的藻类,要么紧紧缠绕着草根,要么就紧贴着地面。它闪着乌油油的亮光,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可以说是非常的醒目。
发菜素有“戈壁之珍”美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牛羊肉和蛋类。 它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铁,钙等十多种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七种氨基酸。
我国食用发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说苏武在北海(今甘肃省民勤县)牧羊的时候,匈奴为了逼他就范,拒绝给他提供饮食。 苏武渴了就饮雪水,饿了就吃地上的发菜,他靠着发菜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到了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对地毛,也就是发菜有了明确的记载。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那五花八门的菜单上,就有一道独特的“凉拌发菜”。这是慈禧每餐的必需品,要是没了它,慈禧便会觉得食物索然无味。
发菜因口感美味独特,具有药用价值,再加上发菜和“发财”谐音,人们便争相食之。但发菜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十分缓慢,每年仅能增长百分之六。 发菜在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也水涨船高,最贵的时候可以卖到几百块一斤。即使很昂贵,但购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发菜也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很多人甚至不远万里,到内蒙古、甘肃等地去采挖发菜!
挖发菜发不了财,还会挖出牢狱之灾 发菜是贴着地生长的,得用特制的耙子贴着地才能搂起来,但这样会破坏草根,影响牧草生长。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子王旗一带的草原,就被寻找发菜的人用耙子连草根一起搂掉,没有了植被的覆盖,地表被裸露出来,荒漠化加快。搂发菜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地表植被,危害生态环境。
发菜有固沙的作用,用耙子搂发菜的做法严重破坏了草场。经过专业人员的推算,仅仅2两左右的发菜,就需要搂10亩草场,这让原本就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赚钱,大批人群涌入草原。虽然搂发菜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是人群的涌入也加速了草原沙化,这份代价实在太大,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因此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就下发规定,禁止私自采集发菜。 目前市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发菜,但依然有不少人为了个人利益,选择铤而走险去采挖。甚至在一些饭店还能看到这种菜肴,被光明正大的售卖,他们完全不把法规当回事!
去年的这8个人显然是知道发菜被禁止采挖,在采集前,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十把搂发菜的耙子,还有负责运输的小货车。 他们提前踩好点,趁着牧民不在家时,私自进入牧民承包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破坏,这对本就脆弱的草场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
也难怪当地人会如此气愤,自己的家园被破坏,不生气才奇怪。 采集、收购、售卖发菜的现象频发,2020年,广州市民发现被禁止的发菜,竟然在市场上被公开售卖。2022年9月,甘肃6人私自采集发菜近40千克。 不法分子以自然资源为代价谋取暴利。采集发菜和摘几个野果,野木耳不同,它对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结语 可能会有人觉得,在古代贫民们挖野菜充饥都不犯法,要是挖野菜犯法的话,王宝钏根本等不到薛仁贵,早就因为挖野菜被判死刑了。 到了现代束缚反而多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干,想要挖个野菜,都得提心吊胆的。但其实这也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才做出的规定。
虽然发菜的分布还算是比较广,但是如果人类大规模的干预、采挖,更新的速度没有采挖的快,发菜也会很快消失殆尽。 如果是商业化的去采挖,没几年这种植物就灭绝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荒漠化。
虽然我的家乡没有沙漠,但是我曾从一档种地节目中了解到,甘肃民勤的荒漠化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能够打好沙漠阻击战,让民勤再次被绿意环绕,当地人在春秋两季都会大规模种植梭梭树,忙碌起来直接吃住在沙漠。 他们坚信多种一棵梭梭树,沙漠就多一抹绿色,居民的生活环境就能更好一点。
大部分人没有和沙漠博弈过,所以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只要做到不贪图一时的利益,就能让草原慢点被风沙蚕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