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牛社区
https://bbs.boniu123.cc/
90后中国小伙的一把伞 让老外苦苦等候3个月
2024-05-11
我要做个渣男
恢复备份
导出
导入
更新
清空
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开始
框架
模块
您可以通过导出进行模板备份
我知道了
添加框架
添加模块
100%框架
1:1
1:2
2:1
1:3
3:1
1:1:1
tab框架
关闭
当前为
简洁模式
,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
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广告合作
招聘广告
社区广告
博牛APP
博牛QA
官方人员
官网验证
论坛首页
产业中心
企业入驻
我是提供商
游戏代理
我有需求
招聘求职
求职招聘
招聘专区
求职专区
最新动态
Web3
东南亚新闻
国际新闻
产业新闻
全球展会
讨论广场
综合讨论
黑点曝光
畅游世界
美食之旅
生活服务
房屋租售
商品交易
外卖点餐
站务公告
公告专区
毛遂自荐
建议投诉
登录/
注册
博牛社区
›
讨论广场
›
综合讨论
电梯直达
»
返回列表
我要做个渣男
LV15 满溢的回忆
LV15 满溢的回忆,当前积分115715,距离下一等级还需34285积分
如何获得积分?
帖子
14330
新博币
4079
提现
提现
0
元
TA的勋章:
勋章中心
发表于 2024-5-11 21:45:45
1.3万
1
|
显示全部楼层
|
倒序浏览
楼主
2016年,中国濒临失传的技艺做成的油纸伞站上了米兰设计周的舞台。
油纸伞名为“米蓝”,直径长3米,由杭州人刘伟学和外国人克里斯等人历时3月制作而成后远渡重洋,一路杀进了巴黎M&O展览、米兰设计周展览和雅典博物馆。
“米蓝”纸伞是东方非遗技艺和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工艺品,蔚蓝如晴空的油纸伞,在国际舞台上走出了东方美的韵味,在场的外国人无不击节称赞。
● “米蓝”纸伞在米兰设计周参展
刘伟学对华小妹说,尽管每把伞的价格卖到了8400元,制作周期漫长,运费也昂贵,但国外订单依然应接不暇,甚至有老外一口气订了10把“米蓝”。
而克里斯带去希腊参展的米蓝纸伞,则被拜占庭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把濒临失传工艺制作而成的纸伞,是如何成为让老外不惜斥巨资、等待3个月也要拿下的“香饽饽”呢?
余杭人不忍余杭纸伞失传
1990年,刘伟学在浙江余杭区西坞村出生。刘伟学的童年印象里,爷爷刘有泉对老底子的手工艺饱含深沉的热情。
每逢元宵佳节前,刘有泉都会带领村民们编排鳌鱼灯的舞蹈,只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鳌鱼灯本是盘古村的传统灯彩,这批灯彩分为座灯和行灯,后因制作成本太高,其他灯逐渐失传,唯独鳌鱼灯流传至今。
● 图片来源:《逛吃吉水》
制作鳌鱼灯的手艺已有180多年历史,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手艺濒临失传。想要复原鳌鱼灯并不容易,但刘有泉翻阅古籍、四处寻找匠人,铁了心要将鳌鱼灯龙头戴冠的场景复原。
最终,一只身长1.5米龙头鱼身的鳌鱼灯架被造了出来,随着村民们的翩然起舞,鳌鱼灯在漆黑的夜晚中熠熠生辉。
刘有泉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人,他是村里为数不多读过书的人。当年村里仅有2人上过中学,刘有泉便是其中一个。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人们下雨时总是撑着一把油纸伞,密密麻麻的雨滴落在桃花纸糊的伞面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悠长而动听。
阴雨连绵的江南被油纸伞衬托出几分诗情画意,余杭纸伞至今已有255年历史。
1952年,浙江省成立雨伞手工合作社,这年年产50万把的战绩也成了余杭纸伞史上的辉煌。
60年代,余杭纸伞盛极转衰,钢骨伞进入人们生活,彻底取代了传统的油纸伞。
1977年,油纸伞停产,余杭纸伞传统工艺也因此近乎失传。1982年,刘有泉不忍见油纸伞技艺失传,便萌发出要把老手艺恢复的念头。
油纸伞工序复杂,民间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制作油纸伞的老手艺人越来越少。
倘若无人接替,余杭油纸伞将走向末路。
制作油纸伞所需的原料“毛竹”遍布整个村落,距村落30公里外的地方是当年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竹海时的取景地。
● 图片来源:《卧虎藏龙》
西坞村的毛竹肆意生长,但当地却找不到一个懂得加工竹子的师傅。百里开外的富阳鸡笼山村倒是有懂得加工的师傅,刘有泉背上行囊,徒步行走山路到遥远的鸡笼山村,仔细挑选了100多把伞骨,以一己之力扛了回来。
有了制作纸伞的原料,刘有泉信心满满,他正准备大干一场时,村里却给他安排了建设村基地的
工作
,他们想让爷爷带领村民去挖水井。
刘有泉想要复兴油纸伞工艺的事业也因此被搁置,直到2006年才被重启。
2006年,时年63岁的刘有泉没有选择退休安享晚年,他拿出攒了多年的老本去建手工工厂,就为了他心心念念多年的余杭纸伞。
● 刘有泉
刘伟学时至今日,依然记得爷爷当年在饭桌上宣布要退休做纸伞时的场景。
刘有泉头发鬓白,但眼睛炯炯有神,他的脸上笑意斐然,语带骄傲,充满着对余杭纸伞未来无限的畅想。
听着爷爷的畅想,刘伟学的父母脸色有些微妙,他们没有直接表态支持或反对。
实际上,余杭纸伞的没落,作为余杭人的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父母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要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产物而较真。
一群年近400岁的老手艺人
2006年12月,杭州当地的纸媒《城乡导报》上刊登了一则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
这篇报道将临近失传的“余杭纸伞”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中的主人公正是刘有泉,他想借助媒体的力量寻找制伞师傅。
老手艺人房金泉看到报道后联系上刘有泉,他召集原来的师兄弟,一起去刘有泉办的纸伞工厂。
在刘有泉的号召下,63岁的房金泉、62岁的陈月祥、60岁的沈丽华和73岁的孙水根,这5位年龄加起来近400岁的老伙计们聚在一起,打算重拾余杭纸伞的光辉。
● 正在做伞的手艺人
这群垂暮之年的老人们相互打气,燃起了一腔热血,硬是将油纸伞从锯竹、刮青、劈骨、糊伞、装柄、刷桐油等72道工艺逐一摸索,直至尽数复原。
为了让余杭纸伞后继有人,刘有泉招收了6位学徒,加上房金泉先前带的8位师兄弟,这20余人组成了小小工厂里的主力军。
光是付给伙计们的工时费和购买原料的费用,刘有泉一年下来就花了20多万。
尽管2007年余杭纸伞就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刘有泉的小作坊依然入不敷出。
● 刘有泉
刘有泉和他的老伙计们还在坚持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街小巷里看到油纸伞的身影。
他依然专注着油纸伞工艺,手上那凹凸不平的老茧和疤痕,印证着他这些年与油纸伞的相依为命。
余杭纸伞,终于火了
2011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和张雷夫妇来到浙江西坞村拜访刘有泉,只为了学习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
学艺途中,克里斯和张雷夫妇用胶水将桑皮、山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皮纸湿透后,一层层糊在伞骨上,他们尝试在没有框架的前提下,将油纸伞的“湿糊”工艺制作成一张纸椅。
2012年,一把名为“飘”的纸椅登上了米兰设计周的舞台,给国际设计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艳。
● 图片来源:《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
“飘”具有极佳的牢固度和柔美的设计感,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都见证了中国非遗工艺的魅力,也令“飘”一举拿下了米兰家具展设计师卫星展全场最高奖。
浙江卫视将纸椅“飘”在国际拿奖的消息报道,标题为《余杭纸伞在米兰火了》,69岁的刘有泉激动得大拍桌子,他多年来的坚守总算有回报了。
22岁的刘伟学很好奇,余杭纸伞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外国人如此痴迷。
2014年,刘伟学从杭州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他在杭州找了份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实习。工作稳定下来后,每个月行情好的话,赚个一两万不成问题。
按照父亲规划的道路,在杭州工作1年后,父亲会给他开设计公司,父亲原本开的家装公司也能帮他承包工程。如此下来,刘伟学的人生自然是康庄大路走到底。
刘伟学并不想按照父亲规划的道路走下去,这种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并不是年少时的刘伟学所憧憬的。
办公室里日复一日坐着画图、建模的工作也让他日渐乏味,他开始怀念起了在老家看爷爷做伞的时光。
刘伟学上初中后,每到寒暑假都会回老家看刘有泉做伞。刘有泉好像会变魔术一样,翠绿的竹子在他手里会变成一柄柄伞骨,素净的桃花纸也会变成花样繁多的伞面。
● 刘有泉
这让从小喜欢天马行空绘画的刘伟学倍感新奇,他开始在刘有泉身边打下手。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有泉和当初那批手艺人也在逐渐老去,年纪最大的孙水根爷爷也已经81岁了,但却始终没有年轻人跟着老人们学做伞。
倘若没有年轻人从长辈手中接下这门手艺,只怕余杭纸伞失传的命运将再度上演。
想到这里,刘伟学鼓足勇气跟父母说要辞职回老家,跟爷爷一起做油纸伞。
● 刘有泉劈竹,为制伞准备原料。图片来源:《传承》(智慧篇)
父母都很反对,他们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跟爷爷一起走上这条“不归路”。
饭桌上,父母不间断的碎碎念更是让刘伟学味同嚼蜡:
“你爷爷做伞多年砸进去的钱都不够赚的,你做这玩意儿干嘛?”
“你要么去考公务员,要么开设计公司,什么油纸伞,你想都别想。”
尽管不至于吵架,但父母理所当然的贬低,依然折磨着刘伟学的神经。
2015年,刘伟学辞去了杭州的高薪工作,揣着几万块的积蓄和爷爷给的6万块回到老家。
● 刘伟学
小山村里,刘伟学一如当年的爷爷开始“招兵买马”之路。
他力邀学妹汤薇和从事摄影师的同学王胜跃入伙,而爷爷10年前纸伞培训班里的学徒也被刘伟学找了回来。
这些师傅们已经50多岁了,他们放弃了原本的工作,纷纷来到刘伟学创立的“纸伞之家”工作室。
这支由中青年人组成的团队,注定要为古老的余杭纸伞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 刘伟学和纸伞之家的师傅们
年轻人中流行的“潮牌”
2016年,刘伟学和克里斯等人联合制作了一把名为“米蓝”的纸伞,再次登上了米兰设计周的舞台。
● 坐下的是刘有泉,做伞的是刘伟学和克里斯
这把3米高的大纸伞脱胎于余杭纸伞工艺,随着“米蓝”“西坞红”“深空黑”等新式纸伞在国际舞台上的展出,余杭纸伞彻底在国际上打开了知名度。
巴黎Maison Objet家居装饰博览会上,刘伟学带去参展的10把伞当即被巴黎的一家店铺全部购买,众多订单从世界各地接踵而来。
只有亲手制作过,才知道“米蓝”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从一般的50cm伞骨变成150cm,要将70根伞骨劈匀的难度也增加许多,伞面需要3人共同发力才能撑开,纸伞完全成型需要3个多月。
一位英国客户一口气订了10把“米蓝”,但得知客户准备把伞放在海边后,刘伟学果断拒绝了这笔大单。
因为纸伞不适合在海风中使用,在刘伟学心里,油纸伞的名誉远比利益更重。
同时,刘伟学也认为,油纸伞不能止步于艺术品,仅仅是在博物馆中作为藏品束之高阁。
刘伟学告诉我:“下雨天,有人撑余杭纸伞,才是非遗的生命力。”
2017年,纸伞之家在淘宝上架了第一件商品:纯白色古典工艺油纸伞。
这些年来,刘伟学的店铺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他和老师傅们一年最多能做1000把纸伞,产量仅占普通造伞厂的万分之一。
一把纸伞,从制作到交付需要7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售价在300元到600元。
远在美国、英国的年轻人们,就算是加300元的运费,也无法阻挡这些年轻人对余杭纸伞的热爱。
许多人会因为购买了刘伟学制作的纸伞开始期待下雨天,老底子的东西并非一贯的“暮气蔼蔼”,刘伟学将油纸伞改良成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样式,成了年轻人中流行的“潮牌”。
● 纸伞之家制作的油纸伞
为了让纸伞重新回到大家的生活,刘伟学做过许多创新:
他想让纯色伞透过桃花纸在光线下也能显得柔美素雅,只有让桃花纸带有一丝纤维感才能达到刘伟学想要的效果。在尝试了近百种不同的纸品后,刘伟学选择了软硬适中的手工皮纸;
为减轻油纸伞重量,刘伟学多方对比后采用压缩竹,取代了之前沉重的实心木,令纸伞轻便许多。
在检测部门的检测下,刘伟学的纸伞开合次数可达千次, 彻底盖过了国家规定的晴雨伞300次开合标准。
2023年春晚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中,5位青年舞者以水袖、纸伞、扇子、花翎、剑位道具演绎了5支风格各异的舞蹈。
“缃叶”篇中,舞者撑着的蓝色纸伞,宛如盛开的蝴蝶兰一般,随着舞者悄然起舞的倩影绽放于空中。
●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把纸伞出自刘伟学之手,春晚舞台的导演对此赞不绝口,纸伞颜色俏丽生动,完全无须后期的修饰就能直接用在舞蹈上。
今年,刘有泉已经81岁了,当初和他一起做伞的老伙计孙水根也在几年前去世了。
刘有泉时常感慨:“文化遗产还是需要年轻人来继承,我们老一辈的人只是开了个头罢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护伞是刘有泉的生命底色,如今这份对伞的执着也被孙子刘伟学所承载。
对话的最后,刘伟学告诉我,他现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时常会把年幼的女儿带到纸伞之家。因为女儿和他还有爷爷一样,都很喜欢画画。
刘伟学摸了摸女儿的脑袋,语带怀念地说:“现在孩子年纪还小,再大一点可以让她看看爸爸是怎么做伞的,就像我小时候看爷爷做伞那样。”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Telegram @boniuom
个人签名
收藏
0
回复
我要做个渣男
LV15 满溢的回忆
LV15 满溢的回忆,当前积分115715,距离下一等级还需34285积分
如何获得积分?
帖子
14330
新博币
4079
提现
提现
0
元
TA的勋章:
勋章中心
发表于 2024-5-11 22:06:44
沙发
90后中国小伙的一把伞 让老外苦苦等候3个月
个人签名
回复
点赞
反对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东南亚新闻
国际新闻
我是提供商
新年快乐2
新年快乐1
妇女节1
儿童节4
关闭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
/1
免费企业入驻
产品曝光难?免费入驻,轻松对接资源方! 限时开放!让你的产品轻松被接入 免费入驻,连接无限可能!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