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被视为“文在寅接班人”的李在明,绝食已经20天。9月18日,李在明因健康恶化,陷入昏迷,被送医救治,引发舆论关注。19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亲赴医院探望羸弱的李在明,也劝他结束绝食,但李在明依然拒绝。
据媒体报道,李在明于8月31日开始进行绝食示威,其诉求包括要求政府进行执政改革并全面改组内阁,以及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20天时间过去,这些诉求均未得到现任总统尹锡悦的积极回应。相反,9月19日,尹锡悦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批准了对李在明的逮捕同意书。
梳理相关报道,笔者认为,李在明绝食事件可能正朝着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方向发展。
就当下来看,李在明已经实现了最开始绝食抗议的目标之一,那就是利用这种个人行为,吸引和捕捉中间力量和围观群众的注意力。这使得本来是党派之间、立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扩大到了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甚至可以说是政治路线之争了。现在李在明不但吸引并巩固了支持者的注意力,随着曝光度的提升,反对者甚至其他国际中立舆论,也关注到了其“斗士”的政治形象。这种政治形象为其今后的个人乃至整个党派的政治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其所代表的民主进步派在日后的政治博弈中做好了关键性的铺垫。
考虑当下韩国政治环境突然转向的大背景,以李在明为首的共同民主党等众多在野的民主进步派,实际上对现任总统尹锡悦的方针和路线非常不满。这种不满并不是通过议会斗争等政治方式来进行,而是在司法领域,围绕着反贪污诉讼进行的。在历史上,这延续了对诸如金大中、卢武铉、朴槿惠、李明博等国家首脑级人物的司法政治清算,更反映出当下韩国政坛保守和进步力量的撕裂,已经从议会层面蔓延到了司法和行政领域。
执政党利用统治地位先发制人,不仅是为了维护其当下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更是在早做准备,以确保延续其所属政治力量在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影响力。此次事件也可以看作是凸显韩国政治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的重要标志。
而围绕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来说,李在明事件释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信号,那就是议会斗争,或者说政治斗争扩大化已经造成了韩国社会的撕裂。这种撕裂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后果短期内尚不明确,但从长期来看,可以反映出东北亚安全局势不确定性在上升。
在野党的诉求是针对当下尹锡悦政府对朝强硬,对日缓和,对美亲善的一系列外交举措,很大程度上更是在表达对尹锡悦政府利用外交政策转移国内矛盾的不满。韩国当局不仅无视核污水排海事件对韩国普通民众带来的长期影响,为了执行其对日缓和的外交政策,甚至选择打压抗议日本非法活动的进步政治力量,这引发了包括李在明为首的在野党的强烈抗议。
不仅如此,尹锡悦当局近年来选择性无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执意选择联合日本加强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安全体系,利用所谓日韩共享价值观深化双边合作,特别是在戴维营峰会后,在美国促使韩日缓和,加强对朝鲜等其他区域内国家施加安全压力的情况下,尹锡悦试图迫使韩国民众放弃历史记忆,其亲日政策反倒成为东北亚安全局势最大的隐患。
总体来说,事件的走向很可能是尹锡悦当局维持其强硬态度,迫使李在明接受强制医疗而收场。但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恰恰体现了当下韩国政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走向紧张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