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得离谱”“妖得要命”的杜苏芮,登陆福建后,并没有就此作罢。
北京、河北等地的强降雨冲走了无数车辆和房屋,罕见的暴雨冲击了城市的防洪体系,而这些汛情,都和超强台风“杜苏芮”息息相关。
这场暴雨有多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甚至直言“太极端了,极为罕见”。北京地区有两站累计降水量超过700毫米,远超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极值541毫米。
受冷暖空气和台风“杜苏芮”共同影响,自7月27日起,河北省大部出现强降雨过程 / 图源:视觉中国
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7月29日8时至8月1日7时,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梁家庄站累计降水量达1003毫米,什么概念?这等于三天里下了大概两年的雨量。
“杜苏芮”引发的多种次生灾害,值得警惕。而就在7月31日,“卡努”已经升级为超强台风,目前正逼近日韩。届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必然受到影响。
7月初,地球刚经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周,如今,两大台风同时来袭,这引起了人们对极端天气的担忧,它会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下一次超强台风,又会是什么?
“杜苏芮”为何这么强 此前,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北京也发布了防洪排涝Ⅰ级应急响应,可以看到,各地早已有所准备。
但“杜苏芮”的威力,还是超出了想象。
事实上,在7月29日,“杜苏芮”已经在安徽减弱风级,成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已对其停止编号,台风停编往往意味着台风能量不足,气象台不再发出有关报告。
但是,“杜苏芮”虽然强度减弱,它所携带的云团仍然存在,而且,“杜苏芮”受到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路线发生了变化。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已于7月29日停止编号
气象专家、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告诉南风窗:“此前大部分台风到了陆地都会被迅速削弱,这时,台风所携带的能量往往不会到达华北地区,台风的行进路线比较连续的话,就很少停留在某个地方。”
邬锐解释说:“副热带高压相当于在台风的路线上面形成了一个阻碍,使得杜苏芮的行进较慢,遇到了停滞,那么台风所携带的能量都在这个区域得到释放。”
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本身是一个对立的系统,会互相阻挡。而一般情况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邬锐认为,虽说今年夏天还没完全结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位置可能是有点异常偏北。
2023年8月1日,河北涿州,刁窝镇塔照村附近被洪水淹没,救援队有序开展救援 /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中国气象局刊文称,在华北东部的海上,副热带高压盘踞西伸,西部则存在一个高压脊逐渐东移。7月29日晚,京津冀北侧副高与大陆高压打通,在华北北部形成了“高压坝”,拦截住“杜苏芮”北上的脚步——这给暴雨天气系统长时间维持创造了条件。
携带了大量水汽的“杜苏芮”,补给也很充足。西太平洋上,“卡努”也生成发展,较强的东南风,将“卡努”的水汽输送到华北平原,源源不断。再加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阻断,产生激烈交锋,冷暖空气交汇,带来水汽与能量的释放,如此种种,将这场雨推向了极端的狂暴。
“卡努”到来 “杜苏芮”(Doksuri)的名字是由韩国提供的,是鹰的意思,而这次也是该名字第三次被使用。
7月21日,“杜苏芮”作为今年第5号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随后,它一路往西北方面移动,并且在接近一周后升级成为超强台风,犹如一个快速“养成”的庞然大物。
一个热带低压需要发展成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要达到12-13级,超强台风则在15级以上。从气象记录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没有超强台风登陆了,最近一次还是2019年的“利奇马”,在浙江登陆后,它一路深入到山东、江苏等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台风“利奇马”卫星云图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9年8月11日,“利奇马”给山东带来强风雨影响。图为在青州市王坟村,挖掘机在岸边清理河道 / 图源:新华网
此次“杜苏芮”袭击我国多个省份,已经有不少人将它和2016年“莫兰蒂”(已被除名)进行类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拴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莫兰蒂巅峰时期的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曾达75米/秒,对比之下,杜苏芮的强度相对要弱一些。
但没想到的是,“杜苏芮”之外,还有一个超强台风,“卡努”,接踵而至。
7月31日,“卡努”升级为超强台风,从卫星云图上来看,它的台风眼区清晰,周围云系紧密。这也意味着它所携带的能量相当大。
2023年8月2日,浙江台州,受台风“卡努”影响,温岭市石塘海域掀起巨浪 / 图源:视觉中国
这一次,“卡努”(Khanun)是泰国提供的台风名字,意思是当地的水果菠萝蜜果。显然,其威力肯定不如名字般柔软和内敛。
8月2日,卡努的中心在靠近浙江省数百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将进入东海,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和威力,不管其登陆与否,都会给东海一带的海域带去强风骤雨。
台风“卡努”8月2日18时最新位置 / 截图自中国气象台·台风网
至于“卡努”会否叠加“杜苏芮”,带来双台风的效应?上文也有提及,杜苏芮其实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不再能带来直接威胁,所以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它有可能遇到“杜苏芮”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带来陆地上降水的可能。
中央气象台报道称,“卡努”预计会在8月4日转向东北方向,最大可能是在东海滞留一阵后转向日本、韩国,但不排除滞留之后冲向浙江至福建。
因为路径难以预测,“卡努”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比较大。
不过,目前国家防总已于8月2日15时针对第6号台风“卡努”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向福建、浙江和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通知,派出 工作组赴浙江协助指导防台风工作。
下一场台风 “卡努”过后,还会有别的台风到来吗?
这个问题,暂时只能从台风的历史数据里找到一点端倪。目前来看,今年西太平洋和南海有六个台风生成,其中有两个登陆中国,而这个情况是和以往同期基本持平的。
进入8月,仍然是台风的高发期,以往的数据显示,8月是一年中台风生成和登陆最多的月份,平均有5.63个台风生成,2.26个台风登陆我国。
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强弱,没办法提前预料。台风除了和其本身的强度相关,还会深受内陆的地势、环流影响,就像这次“杜苏芮”的行进路线,经历了几次急转弯,每一天它的移动路径都有可能超出预料。
“杜苏芮”路径 / 截图自中国气象台·台风网
与此同时,台风并不一定是灾害、洪涝的代名词。
邬锐认为,台风或者超强台风本身并不代表着绝对的破坏力,“从科学的观点来看,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汛情的出现与地形、环流等原因也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台风行进速度稳定,会带来均匀的降水,就像洒水车一样给不同地方洒水,是能一定程度缓解旱情的,不能以单线思维认为台风就是带来灾害的唯一因素。”
站在全球维度看,如果没有台风赶走高温,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将会更热,地表干旱将更加严重。
2020年7月,中国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零台风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相当罕见的。当时,有专家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是三年前抑制台风生成的“幕后推手”。
随着2019年秋季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被这股强高压控制,缺乏了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
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918个台风生成,年均27个 / 截图自《我国台风之最(2020年8月中央气象台编制)》
历史上的气候统计显示,近70年来,1973年、1998年、2016年上半年都出现了无台风生成的现象,这都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背景下。
气候的影响因素千变万化,台风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尽管在此前几年,超强台风鲜少登陆并且直接影响中国,但这个夏季,台风频频到来,并且给人难以预料的冲击和灾害。
2023年的夏天,全国各地都迎来了难以忍耐的高温,人们不仅要想方设法面对酷暑、热浪,还要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
面对愈加难以揣测的天气,邬锐建议:“多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灾害会变多,一定要做好防范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