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yalee 于 2022-10-11 20:26 编辑
不是段子,90后已经琢磨退休好几年了。
当初入社会的00后还在整顿职场,第一批90后已经为住进条件更好的养老院,存了好几年钱了。 还记得几年前,对闺蜜说一句“你不嫁,我不嫁,养老院里蹦恰恰”,还只是一种对老年生活的调侃和幻想。
毕竟,与老一辈人不同,相比于“养儿防老”,那会儿的年轻人乐于讨论“抱团养老”。
与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安然度过晚年时光,既省心又有保障,谁看谁迷糊。
比如,我对养老院的第一印象,就来源于在综艺上看到豪华老年公寓那一瞬间的心动。
2019年《我们的师父》节目里,84岁的牛犇老师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不为别的,关注点全在他所居住的老年公寓。
宽敞的客厅、干净的饭厅、明亮整洁的卧室,集体活动的健身房……
谁看了不说一句羡慕,老了之后,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引来了无数段子手的创作欲望,这届90后老了住进养老院会是什么样子?
“每天睡到自然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三五打麻将,二四六跳广场舞,周日和小姐妹去体院看帅哥。”
诙谐搞笑的画面背后饱含年轻人对“躺平”生活的向往,就在无数个搞笑养老视频的诞生的同时,有人“当真了”。
到了今年,90后们纷纷展开实际行动,探店养老院,还吸引了一群“云体验”的粉丝。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在为父母养老考虑,对比各个养老公寓的优劣。
但认真观察才发现,他们真的是在为自己40年后的老年生活做打算。
短视频平台上,壮年博主探访三亚养老公寓的视频,动辄点赞百万——
人均1500块到3000块一月的价格,在京沪顶多租个不带独卫的次卧。
而这些越来越多的中高端养老公寓里,这个价格能包三餐水电,还是荤素搭配、水果齐全的自助餐;
左手一拐是花样繁多的文体活动室,右脚一迈是配置齐全的医院,更别提酒店式的一站式入住体验了。
“一个月3000块,20岁住到60岁只要144万”“给93年出生的本‘老人’,留个双人间,谢谢”……
无数年轻社畜在评论区提问有无年龄限制,甚至算开了自己住40年到底需要多少费用,恨不得刷到视频的第二天早上,就定最早的闹钟,坐早搬机飞进去。
虽然……实际情况是,定最早的闹钟,冲进早高峰最挤的地铁。
2020年,清华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
相比于70后、80后,养老问题提前进入这代人的规划。
“我在你这个年纪都二胎了,你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
父母催婚的字字箴言犹言在耳,很多没有对象、没有孩子的打工人,刚迈过而立之年,却开始真情实感考虑养老问题了。
“一年存75万,只为35岁退休养老”,是深圳某大厂员工张超的真实心声。
他的目标十分明确,入职第一年,就许下了“早日攒够养老钱退休”的愿望。
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同事的一一离职让他感到恐慌。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知道被“毕业”哪一天就轮到自己头上。
所以他只能拒绝一切社交活动,疯狂攒钱,做好到35岁就被裁的准备。
不仅是“裁员”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山压在心上,健康状况堪忧也是打工人的职场难题。 即使工作能坚持到35岁,很多人也没有信心自己的身体坚持996到35岁。
周一到周六和同事一起并肩彻夜加班,周日则并排到医院理疗。
久坐引起的腰椎病、颈椎病、痔疮,熬夜引起的失眠、脱发,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肠胃炎……这届社畜共通病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90后这么早就开始向往养老公寓的生活,可不单纯是大家怕累想轻松。
而是连轴转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让人们不由得产生对一种有安全感、有托底生活方式的向往。
毕竟说残酷点,逐渐成长为社会中流砥柱力量的90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却没有同频增长。
上一辈人在而立之年,大多数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居所,家庭生活和谐稳定。
但90后逼近而立之年,不仅要随时面临不稳定的职场环境,攒了十年的工资却只有首付的零头,更不必说为隔三岔五治疗小病大病的费用。 新一代人极度缺乏安全感,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缺少为其托底的依靠。
于是人们开始为未来找保障的年纪越来越小,“养生”不再是属于中老年人的专用词汇。
保温杯里泡枸杞、艾叶热水泡脚,边敷面膜边熬夜,朋克养生被90后拿捏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是:保险也被90后纳入对生活的计划范围内。
在网上随便一搜,无数的大城市打工人都在感叹“买包买手机,不如买保险”。 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坐上十个小时的小方,毕业5年来已经给自己配置了不下10份保险。
从几百块的意外险到一万多的重疾险,尽管每年交保费的时候都要心疼几天,但下次看见合适的险种还是忍不住下单。
面对“是不是想太多”的质疑,他们的理由也很实在:用不用的上暂且不说,至少能图个心安。
每一次在保险上花钱,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巨轮又加了一块“压舱石”。
毕竟,如果你问90后对未来最担心什么,“不可控”这三个字远比任何具体问题都更让人寝食难安。
如今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来说,相比表面好听的漂亮话,保险单上那些看起来条条框框、冷冰冰的协议和条款,带来的却是真实的温暖。
《非诚勿扰》剧照
在腾讯视频刚刚收官的王牌节目《怎么办!脱口秀专场》中,擅长音乐脱口秀的王勉和搞笑天才“爆梗王”徐志胜组队吐槽看病烦恼。
从地下走上台前的这些脱口秀演员格外懂得年轻人的心酸,理解打工人的内耗,擅长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年轻人的真实焦虑。
王勉和徐志胜两位打工人“嘴替”担当,就一顿输出了年轻人对健康的烦恼,以及选择保险的考量——
交完房租、水电、煤气等一笔笔费用,去除生活费,工资卡余额所剩无几。
仅仅二十几岁的身躯已经大小毛病不断,一看报告,心肝脾肺肾,到处是问题。 “不要让我的爸妈紧张,所有问题我都能自己扛”,但只靠自己总有扛不住的那天。
因此,有一份为健康托底,为养老托底的保险至关重要。
不管是给家人提前准备一份保障,还是给自己准备一份安心。
但是保险这一行,之前也难免给人留下过刻板印象。
市场上鱼龙混杂的保险选择,传统保险行业无孔不入的推销习惯,都已经无法适应年轻人生活习惯。
当后知后觉的爸妈们还在把保险行业与“穿着套装、巧舌如簧的推销小妹”画上等号,很多年轻人早已主动出击,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更安全快捷的保险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