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且摸不着,但是却体现在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从某种角度来说,格局就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宽度和广度,格局越大,烦心事越少,所走的路也就越是宽阔。 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便是一个格局大的人。 在他的作品集《晚熟的人》里,他写到了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种种不易,其中也包括他成名前后的生活变化,以及身边人对于他的态度变化。 莫言是一个不服输也不认命的人,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从不甘心扎身与泥土,这是他跟那些亲戚最大的不同。 能扎根逆境之中反胜为王的人,都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信命,要信自己。和莫言一起长大的兄弟终是普普通通的人,在他们看来,出身不好就已经输别人一大步,就别妄想靠自己改变命运了。 大多数人就是在自己这种甘于平凡的心态中,放弃了无数条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莫言却从未这么想,他不管看过多少现实里的人情冷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赤子之心,怀着一份浪漫主义,珍惜着自己内心的孩子气。 他相信理想能够照进现实,只要自己辛勤地在创作之地耕耘,终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在莫言已走过半生的时期,收获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他凭借自己的一部《蛙》,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时之间声名大噪,他写的小说《红高粱》,也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莫言前期的埋头耕作,酿造了他后半生满满当当的美酒。 回顾莫言走过的半生之路,我们能够发现,能成功的人首先格局要够大,他们身上往往具备以下几种特质。 一:坚信读书有用莫言读书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一个接一个退学,原因都是家境贫困,不想再把钱花费在读书上面,他们认为没有任何用处。 在那些辍学的同学看来,做一些当下立马能获得收益的事情,才是最划算的,比如充当家庭的一个免费劳动力,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多干活卖力挣钱。 莫言也经历过一段饭都吃不饱的日子,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想过放弃读书。 他将眼光放在自己的整条人生长河之中,再来看这段苦难岁月,根本不值一提,反而是长期学习积淀出来的知识,才会在后期显现出它的作用。 因此,无论当下再苦再累,莫言都能咬牙坚持,他相信只要走过这一程艰苦岁月,就会迎来人生的另一段旅途。 这便是格局大的人会有的特质,他们永远相信读书有用,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只是当下,还有遥远的未来。 二:自动屏蔽外界的声音,只是专注于自身我们所处的世界,本就是一个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时代,耳边信息纷纷扰扰,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无异于将生活的主宰权交给他人,自己的想法总会随着外界的评价改变,从不敢真正遵循内心。 如此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活,怎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敢做自己的生活,又何谈成功? 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有大格局。 他们会自动屏蔽外界的一切嘈杂,只是专注于自身。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坚定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三:接纳全部的自己,哪怕明知自己并不完美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完美的人,我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没关系。一个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即便有缺点,也选择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他们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不完美的那一部分,也是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自我,才能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读书修的是灵魂,提升的是思想高度和境界;屏蔽外界的声音,只专注于自我提升,是一种高度自律;而接纳全部的自己,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修行。 只有这三点全都具备了,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