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后 提振经济却引毒品入室
地理的便捷边界诱使菲律宾人堕入毒品网络中,但若果他们没有遇上亚洲金融风暴的时空浪潮,他们未必会成为深受毒品梦呓缠害的一群。 1998 年,时任总统约瑟夫艾斯特拉达(Joseph Ejercito Estrada)在菲律宾披索遭疯狂狙击后,将复苏经济定为首要任务。他推行名为「Medium Term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MTPDP)」的拯救经济计划,通过市场自由化、去制度化和减低融资条件以吸引外资流入,成功将国家失业率从1998年的10.1% 下降到 2004年的6.7%至8% 。
好景不常,菲律宾跨国犯罪问题中心(Philippine Center on Transnational Crime,PCTC)的报告中提到,高度放松的金融体系容许中国的三合会和日本极道落户生根,在菲律宾纷纷设立分支投资,形成他们能够在此地发展势力的远因。其次,菲律宾希望吸引外资,于是不断放宽金融条例,引致银行高度不透明和隐秘,有利毒品组织黑钱流动和不法行为。毒枭尽占地利和经济之宜,自能在菲律宾的低收入社区中萌芽。大量入口的毒品成为社会压力的出口,基层群众通过大量渠道获取毒品,亦为了生计依附在贩毒之中,最后形成了社区和毒品之间的轮回。
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逼使菲律宾放宽经济体制,却无奈地引「毒品」入室。同时,菲律宾司法制度失效和贪污崩溃的政治伦理,更输掉了最后阵地。国际透明组织年初公布的「2015 年贪腐印象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5),菲律宾位列全球第95,其司法独立程度更是岌岌可危。 2009 年菲方捣破了一个富二代的贩毒集团(Alabang Boys),后来呈上法庭检控官的证据遭处理掉,结果撤销检控两名被告。案件敲响了菲律宾司法的丧钟,亦反映执法者和司法者的落差。不少报道亦指,很多检查官都涉及毒品交易,更有政客通过毒品贸易获取巨额选举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