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nllzb 于 2021-4-14 21:26 编辑
前言 本篇是老李整理的菲律宾历史。菲律宾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西班牙殖民以及之前时期,第二是美国殖民与日据时期,第三是独立时期。老李将三个时期的情况做一个粗略通俗的介绍。分为上、中、下三篇。此为第二篇。
上篇讲到菲律宾人民联合美军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美军并没有给予菲律宾独立国家的地位,而是通过与西班牙签证《巴黎协议》。菲律宾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买下来。菲律宾人民表现出极度不满和抗拒。 随后美军先打响了第一枪(亲美份子们,你们没看错,就是你们美国爹先开枪的),对菲律宾革命军发起猛烈的攻击,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开始革命军扛把子阿奎纳多强硬抵抗,毕竟装备各方面比不过。 所以后来,他又开始劝说菲律宾人民顺从美国的统治。最后在1902年,菲律宾纳入了美国的统治。这场战争和美国的占领极大地改变了菲律宾的文化景观,大约有20万-100万人员伤亡,作为菲律宾国教的天主教脱离了政府体制,国家实现政教分离,同时引进英语作为政府官方语言。 经济也得到了重新发展。 随着美国人建立新的公立学校,交通,改革系统,精品店,办公室和市政建筑,菲律宾在战后再次看到了经济的增长。美国对于菲律宾的统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通过与当地社会上层精英合作的柔性形式实现的(现在也一样)。 美国占据菲律宾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自19世纪后期,美国将领土拓展到太平洋沿岸之后,就对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它需要一个中途海运补给基地来支持与中国以及东亚的贸易,西奥多·罗斯福也早就想通过与西班牙大战一场,将菲律宾作为战利品收入囊中。更令他们忧心忡忡的是在中国摇摇欲坠,将被瓜分的局势之下,一旦早西班牙崩溃,菲律宾势必成为别国进入东亚的基地。
但1927—1931年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急中,肇始国美国遭受了惨重的打击,工人纷纷失业,一贫如洗,发达工业所生产的堆积如山的产品找不到买主。在这种情况之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回归传统重商主义的声音充斥于美国。 当大萧条发生在美国时,另一方面菲律宾没有受到影响。 相反,在整个萧条时期,美国依赖菲律宾经济。
在这种氛围之下,问题产生了。由于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之前美国制定经济与贸易政策时,实际上已将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一部分纳入其中。因此在商品和人员入境方面,菲律宾相较于他国,具有相当大优势。在美国国内,来自菲律宾的廉价劳工大量分布于社会中下层的各行各业,其优势产业——农产品,特别是制糖业完全占领了美国市场。 但在大萧条之中,美国人大规模失业,本地产的蔗糖毫无销路可言。面对这种形势,全国农场主、糖业生产者和各界工会群起抗议,要求限制菲律宾的糖和移民进入美国。而实现这一目的最为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允许菲律宾独立。因为由此菲律宾就将作为一个真正的外国被对待,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和人员自由往来的权利也将随之丧失。在这种强烈要求之下,美国舆论开始松动,逐步由之前的反对菲律宾独立转为竭力赞成菲律宾独立。 鉴于美国的政治体制,国会中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议员转变意见也只是一夕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以美国中下层民众为票仓的民主党(当时)来说。 其实,美国竭力赞成菲律宾独立还有一个难以明说的原因,那就是菲律宾太穷了。美国人觉得,随着双方来往渐趋密切,菲律宾被美国同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人担心,一旦菲律宾有一天真正成为美国的一部分,那么当地几千万衣衫褴褛的贫困民众的福利及社会保障就要与美国拉平,这无疑是美国纳税人的噩梦。 1932年12月,民主党主导之下的美国国会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但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否决了这个法案。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当然不会屈服,越过总统再次通过了该法案。 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 但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美国国会出台了允许菲律宾独立的法案,当消息传到马尼拉,菲律宾立法当局却认为独立法案含有颇多不合适之处,竟然拒绝接受。参议员议长奎松给出的理由是:法案中有关商务关系的规定对菲律宾不利;限制菲律宾人移入美国的条款是有害的。 之后,按照奎松的建议,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新的独立法案,这就是“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这个法案于1934年3月24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按照这项法案的条款,菲律宾于1936年建立自治政府,经过10年的自治,于经过十几年的政治斗争和各方势力博弈,1935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签署菲律宾宪法草案,与菲方一同确定菲律宾将于1946年获得独立。同年菲律宾举行总统大选,口碑更好的曼努埃尔·奎松力压阿奎纳多当选菲律宾自由邦首任总统。按照计划,1935年至1946年将是菲律宾由殖民地国家转变成独立国家的过渡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
不过计划中有些许变化。 日本侵略殖民: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击美国珍珠港,次日攻击菲律宾自由邦。美国此时在菲律宾的驻军指挥官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烟斗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但由于日军疯狂进攻,麦克阿瑟眼见干不过日本鬼子,不得不脚底抹油带着奎松总统退守澳大利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I came through and I shall return-我曾来过,但我会回来的”,三年后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他回来了。
麦克阿瑟眼
菲律宾沦陷后时年71岁的阿奎纳多再度出山,对于勾搭西班牙、投降美国这套业务他轻车熟路,这次与日本合作满口“日菲友好”,“大东亚共荣圈”万岁。日本人扶持建立了傀儡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不过傀儡共和国的总统,并不是阿奎那多,而是选择了在东京帝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劳雷尔(Laurel)。 由于日本入侵建立了非官方的第二菲律宾共和国,经济增长减退,粮食短缺。 优先考虑食物短缺,任命的总统何塞·劳雷尔组织了一个分发大米的机构,不过大部分大米被日本士兵没收。
二战期间菲律宾遭受到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戮,估计有100万菲律宾人被杀,在战争最后几个月,马尼拉遭到了大规模破坏。菲律宾的实际上的亡国状态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随着大战结束列强实力大损(美国除外),同时民族主义空前大爆发,争取独立建国的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横扫亚非拉,一批批和菲律宾一样的散装国家纷纷走上了独立。 菲律宾于1946年获得名义上的主权独立——美国的民主党政府终于梦想成真,终于将菲律宾这个贫穷的大包袱扔回了太平洋。 二战后,日军退出菲律宾。但美国卷入重来,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尽管1946年美国宣布给予菲律宾独立,但是双方在随后又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美国殖民菲律宾期间的军事基地得到保留,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仍然拥有特权。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