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处处是“套路”的世界 还能给我们惊喜吗 文/许崧 本文首发于总第883期《中国新闻周刊》
前阵子读的一本书,解答了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以前的汽车会那么多姿多彩五花八门,而现今的汽车不管是哪个厂牌都长得越来越像。答案是人类终于掌握了空气动力学——自从搞明白了迎着风向前时什么才是最佳姿态,大家照着同样的原理干出来的物事从此也就大同小异了。于是,50年代浮夸的凯迪拉克和林肯,60年代风靡的大众t2和甲壳虫,通通都不见了。 如此想来,城市可能也是一样。我们的城市,近二十年来的扩张速度之快,样貌变化之大,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种扩张和变化背后,依据的都是差不多的理论,调用的是差不多的资源,运用的是差不多的方法,呈现的便也都是差不多的结果。站在很多城市的新区,如果忽略掉带有本地地名的招牌,我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自己在哪里。好处当然很多,比如我可以一套经验包打天下。差不多的标准化的城市,自然也就形成了差不多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可惜,这样一来,地域差别变小了,城市的性格模糊了。 从前大家都分头各过各的日子,积攒下各自的传统和习俗,整个世界过得百花齐放。从一个地方“流窜”到另一个地方,每每都让人有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想想看,当年用刀叉吃饭的人第一次发现行星上还有一群人用两根棍子吃饭是个什么心情。大航海时代开始的第一次全球化,把各个封闭的世界串连起来,信息和商品开始交流,引发了世界多样性的爆发——除了你的我的他的,现在又多了各种排列组合下的合作创新产品。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付出了血泪代价,却不可逆转。这个世界开始融合了。 信息时代的来临,加速了这种融合。并且,互联网革命迅速抹平了地域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了智能手机,如今再没有人能说农村信息闭塞了。 不只是信息,跟智能手机一起来的,还有生活形态的改变。我们现在吃饭叫外卖,起飞前两天就安排好座位,在陌生的城市也有自行车骑,而且还不会迷路。我们的口袋里不再需要放很多现金了,哪怕是要周游全国。 为了使用这些方便了我们的高科技工具,我们被要求提供自己的位置和轨迹,提供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我们的交易无可避免地被记录着,我们成了程序和算法时刻算计的对象。我们留下的无数数字痕迹汇总在一起,成为大数据。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饲料,喂够了,人工智能才能超越人工的智能。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的人口大国,我们所产生的天文数字的数据量,直接把我们的人工智能水平推到世界第一流。 世界数字化了,我们也数字化了。人群的交通模式、购物模式、度假模式、健身模式、工作模式、娱乐模式,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呈现出来过。应对的方法经过各种试错、各种调整、各种迭代和演化,最后也形成模式——或者也可以叫套路。人类对付这个世界从来不曾这样得心应手过,就像神力附身一样,实在了不起,实在懂太多了。 同类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什么那么雷同?因为从目标人群的分析到产品利益点的设计从根子上就是差不多的,面对的又是差不多的市场,所以根据套路就发展出了差不多的策略。创意表现,这个最有机会展现个性的地方,同样也是有套路可循的,所以就有了一堆不忍卒视的广告。 如果只是广告,并无关痛痒。但是城市越来越像这件事,我还是有点……怎么说呢,至少是有点遗憾的吧。海口的西天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口左边是卖螺的老阿姨,右边是卖甜食的嬢嬢,里面是打牌看电视的街坊,孩子满地玩。走开几步,便是老爸茶楼里聊彩票的一群老友,和一大片骑楼老街。在那里我才觉得这是海口。 过去的一切正在消逝,再惋惜也留不住。但如果未来也是这样,我不甘心。我总觉得,世界还有更好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