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重播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yangyang6789
LV1 初心者
帖子    3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3414 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作者:金玉斌(原载于《世界日报》)

    “菲侨华教,一世坚守、几度艰辛、薪火传承。” ——题记

    2018年6月24日上午,马尼拉市雨过天晴、海景诱人。享有“千岛之国”美誉的菲律滨,到处椰风蕉雨,芒果飘香,充满生机。菲律滨侨中学院“庆祝母校95周年洎新一届校董会、校友会职员就职典礼”,就在菲律滨首都马尼拉市五星级酒店——黎刹公园酒店隆重举行。
      
    为庆祝母校95岁华诞,来自世界各地的菲律滨侨中学院新老校友及部分亲友一千余人,欢聚一堂,共话95沧桑离合,共享95华教盛宴。他们有的已白发龙颜,面目沧桑,甚至杵杖赴宴;有的正中年得志,从容稳健,一派谈笑风声;有的年轻有为,英姿勃发,正崭露头角;有的童稚未褪,嘻哈玩耍,仍好奇纯真。五彩缤纷的车辆和行人,潮流般涌进黎刹公园酒店,成了马尼拉市区街头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这些校友呀,或因久别重逢、激动不已而惊喜万状,于是互拥相握而久不放手;或因彼此挂念、嘘寒问暖而感慨时光,于是互诉衷肠而热泪盈眶。他们或是已然常见,微笑招手而默契点头,比画手势而互懂对方;或是久闻其名、苦苦搜寻而回放印象,四下打听而确认无仿。
      
    他们或本无缘交往,却同时同地侯此逢彼,礼貌搭讪而相识一场;或由亲朋引见、裙带关系而偶然结识,或因生意关联而你我扶桑。他们或正顾此失彼、一不小心而凑巧碰上,便礼貌笑迎而关注对方;或在前台服务、或在后台化妆、精心准备、忙忙碌碌而无暇顾上,专心送精彩登场.... ..总之,灯火辉煌的宴会大厅,里里外外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温文庄重、盛装礼让,气氛高雅、热闹感人。
      
    上午11时,庆典正式开始。在菲中两国的国歌声中,两面同样耀眼的国旗,仿佛相约颂唱着相似的歌词。来自头顶与心底的共鸣,震颤、充斥着整个心灵大厅。原本桌面丰盛、杯盏闪亮、声浪起伏的热闹会场,仿佛一锅鼎沸的热水,被瞬间凝冻般骤然肃静,鸦雀无声。仿佛只听见从地下和半空中,传来震撼和萦绕不去的高亢与低回。多少双不自觉的手,都在自觉的抚按和倾听心脏的脉动!

    序幕开始我便惊异:在侨中学院新任校长黄琬蓉女士深情主持的话语里,前言后语总提到“有那么一群”人;在中国驻菲总领馆罗刚参赞语重心长的演讲中,叫我们不要忘记“有那么一群人”;在侨中学院校董会、校友会几位尊长的致辞和讲话里,都特别强调“有那么一群人”;在新一届校董会、校友会职员的就职宣誓声中,也听到“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谁呢?为什么让人如此念念不忘?

    我想,在美丽的菲律滨一定“有那么一群人”,尽管他们一世沧桑、几度艰辛、历尽磨难,仍铭记着自己是一个华人,坚守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誓将华教事业血脉不逾、薪火传承,书写着一茬又一茬的华教传奇。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千百年前就从中国唐宋王朝漂洋过海,来到苏禄苏丹王国,开辟了受恩惠国向鼎盛王朝的贡拜历史,山东德州苏禄王墓是他们最早的见证。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明清时期跟随郑和下西洋,散落在东南亚沿途水陆上繁衍生息,一部分成了菲岛最早的移民,或作为“鸦片战争”的战利品(劳工),被带到菲岛等殖民地苦役残存,成了菲岛难民的一部分。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抗战时期为躲避战乱,大批携家带口,赊借一笔路费,假道港澳台“迫下南洋”,成了寄居异域的“新客仔”。他们安分守己、辛劳节俭、洒汗挥泪、几番心血,才发展成菲华社会庞大的商业主流。
      
    这些华侨勇士啊!勇敢地开疆拓土、播散着中华文明。他们忍受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异域不适与百般凌辱,前赴后继、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立志要把菲侨华教事业发扬光大。他们是英雄的“那么一群人”!

    “那时,他们还只是一个个保守的商业个体和小集体,肩负『经商维生』的使命,只能顾及自身温饱、为自家出路打拼,顾不得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侨友庄子明如是说,“斯时,有几位热心文教事业的华侨提议创办教授中华文化的初等中学校,借得中西小学腾出来的狭小空间,就这样创办了全菲第一家华文中学!”他娓娓道来,眉宇间充满了自豪与沧桑。

    “从首、二届几间借读的『寄人篱下』中学、毕业生22人,到如今集幼稚园、大中小学为一体,具有完整办学体系、官方认可的著名学府,『侨中』经历了太多崎岖坎坷,也收获了太多感动。1938年金融危机导致办学经费枯竭,为使『侨中』不关门,校董会、校友会应运而生、自管校政、共渡难关。”庄中坚校友接着说,“1945年二战结束至1975年30年间,是『侨中』最艰难、华教最惨痛的血泪岁月。西方再掀反华浪潮,菲政府要菲化华教,菲华社会惨遭『白色恐怖』,『侨中』、华教厄运缠身,不可幸免。校董会、校友会被迫蛰伏冬眠,历经化整为零、不敢公开活动、图书刊物搬走严查、好老师被军机带走或迫离菲国、校长及家属被责难甚至迫害等等磨难,华教惨痛数不胜数,可谓罄竹难书。”

    “『侨中』原名『华侨中学』,享有『侨社最高学府』之荣誉,曾一度失火、三易校名。1948年遭火灾重建,1976年因校名与『菲化案』抵触,改名『菲律滨文化中学』,1988年遵照众多校友心愿,改名『侨中学院』至今。”杨美环校友积极介绍着。

    如今,“侨中”校友数以万计,遍布各行各业,菲海内外,许多已成为业界的栋梁精英。 “侨中人”正以“勉为中华文明作向导”为使命,以传承中华文化、教授华语为己任,坚守“引水思源、回馈母校”之传统,谨记“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傲”之诺言,秉承“勤、诚、勇、爱、公”五字校训,遵照“以生为本、品质立校、培植才俊、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菲中相容并蓄、多元文化并存”的办学特色。 “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孜孜不倦、初心不改,不顾排挤、义无返顾。”成了校友们不约而同的座右铭——校友侯培水、李淑敏、梁淑美、李慈善、黄瑞昭在发言里如是说。

    我想,他们和他们说的,都是“有那么一群人”的传奇和故事,必将载入中国海外华教事业发展的英雄史册,也将描绘成菲岛几百年文明进步的闪亮诗篇和风景画册。
      
    硬是“有那么一群人”。在1976年中菲建交后的上世纪90年代,又创造了菲岛“华教中心”应势而生的壮举,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海外华教事业的领头羊和模式典范。随着“侨中”的发展壮大,菲侨华教事业也在不断壮大和规范发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设想和探索。不仅得到了菲岛教育部门的不断认可,也受到了中国国侨办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如果说“侨中是华教的前世”,那么“华教则是侨中的后世今生!”
      
    如今,“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又迎来一大批“华教外派教师”。他们正源源不断的加入和壮大菲侨华教队伍,我也有幸成为“华教外派教师”的其中一员。我真希望自己也是“有那么一群人”之一。
      
    而要加入“有那么一群人”,就得先了解懂得“有那么一群人”。要了解体验他们的艰辛,要懂得体会他们的坚守,更需要和他们一道并肩战斗,学做其中一名华教勇士......写罢感想,已是凌晨,但见窗外月朗星稀。索性打开窗户,就让心与灵魂有勇气去沐风接雨,有勇气去面对菲岛新的诱人海景吧!
      
    “所幸有那么一群人。曾经和正在不畏艰辛,不断坚守,誓必让中华文化薪火,在菲侨世界永世传承!”——回题

    二0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个人签名

    点击按钮快速添加回复内容: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