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OD体育 OD体育 黑豹-最强API供应商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JACKJAY
LV1 初心者
帖子    14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0
     
    3084 3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前段时间,和朋友闲聊,打趣地提起,“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这个话题。
    当时,我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一是你听的道理还“不够多”;二是你还不懂得什么是“道理”,也就是,你还没学会“哲思”或“反思”。
    后来,朋友想更多了解我对此的看法。于是,约我吃饭,又聊了起来。


    01 “很多是多少?

    第一次听到这句因《后会无期》而滥觞、又被大家口口相传到“俗不可耐”的“经典语录”时,我不经噗嗤一笑。
    举个例子:因为这句“语录”开始流行。一个在大家看来,从小厌学、又不听长辈师友劝导、也不经常学习反思的朋友,却郑重其事发了朋友圈、还立了flag,道出了心声——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他把“很多”当成了“多少”呢?他确实,听过很多道理吗?
    哲人告诉我们,事实上,大部分人——“听过的道理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他们自以为听过很多道理!

    古人讲,“学然后知困”。一个人,真正听过很多道理,他首先意识到的应该是——自己在“听取、学习人生道理”这方面,是多么的浅薄!
    后来,我武断地结束了这个话题:“很多”,是相对于满足解决困惑和人生问题的需要而言的。过不好一生,就甭说自己听过很多道理。「我的潜台词是:真得懂这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这条件是得多差、运气是得多背!」


    02 什么是道理

    还没读幼儿园时,父母就已经开始和小朋友们讲道理了。可以说,“道理”是我们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东西。
    那么,我们还有意义再去探讨“道理” 是什么吗?答案是肯定的!必须探讨。




    因为,习惯于一件事情、一个概念、一种思维,是极端可怖的!
    我郑重告诉友人:一般而言,“道理”不是教条,“道理”是方法。而“方法”一定是有“情境”的,因此“道理”也是有“情境”的!凡是没有“情境”的道理,OK,那都是“大道理”“假道理” “没道理” 和“耍流氓”。
    比如,假设“谈恋爱千千万万、一定要宠女朋友”“男人一定要有野心、自信、坚持才能成功”这种话语是“道理”。
    那么,这种话语,就是没有“情境”的“大道理”“假道理”和“没道理”——这种“道理”听再多也没用,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原因很简单,道理作为方法、方案,没有情境,就“无法操作”,甚至操作起来,还“适得其反”。
    比如,对女朋友怎么宠、用什么宠、什么时候宠、宠到什么程度?各个节点的“宠”的把握,完全依赖于“情境”的不同与变化。所以,“道理”和“假道理”的分野,一目了然。当我说完之后,友人稍稍认可了我的观点。
    于是,我趁机结束了谈话:道理是具体情境的解决方案。学道理,不仅是学方法,还要熟知情境。而用道理,首先要判断自己的处境,否则“学而不思则殆矣”。
    因此,我常说,探讨“道理是什么”的行为本身,就是最佳的学习道理的方式——这就是反思、哲思。


    03何以为“一生”?

    “一生”如果不是指30岁、40岁,我想很多人还没有“资格”说“过不好一生”。
    一生,除了通俗意义上的“一辈子”。我想还有一层重要的含义:只要一生还没终结,一生就意味着“可能性”。
    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开口,说自己这一生的时候,其实是想表达——到目前为止,我是如此如此的过生活!
    但,“如此如此”,仅仅只是现状和当下。
    我们不可能期待,昨天种下的树苗,第二天能结出果子。同样,人生也是如此。
    最好,不要指望:所有的所做所行,当下就有结果(听到这个道理,朋友失声大笑!他说,他明白我说的意思了。)
    他笑嘻嘻地说:如果我听过“不苛求、急求当下”这个道理(“听过很多道理”的话,应该也听说过这个道理。没听过,就说明,听的道理还不够多),就不会说出我“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种丧气话。
    因为,人的一生,远远还未结束,只要还有“可能性”,一生就还在继续。对于还在“继续”的东西,我们怎么就轻易下了“判决书”呢?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可以,用新的时间、学新的道理、过新的生活。
    后来,我们又聊了会儿,抢买了单,走了。






    点击按钮快速添加回复内容: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