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2.6316px]
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问:每个人都有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有学生陆续举手发言,我坐在底下冥思苦想,始终没想明白我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说我已经没有了梦想? 小时候喜欢画画,梦想是长大后成为画家;后来喜欢唱歌跳舞,梦想又变成了音乐家、舞蹈家,或是演员;再长大一点,爱上了写文章,先是七八千字的微型小说,再是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然后是现在短篇的人生感慨。于是,梦想是做一个自由创作人,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不用在寒冬腊月里从温暖的被窝爬起,可以窝在家里足不出户,一人一桌一电脑,夜晚写字,白天睡个昏天暗地,即便浑身邋遢,满脸油光,头发乱糟糟也无所谓。 可梦想,终究只是梦想。 你可以在十七八岁的年华,用着父母的钱,和同学坐在街角的咖啡店里喝一杯奶茶;可以在每个月生活费见底时,理所当然地伸手向父母索要;也可以在心情不美时,任性地用一张火车票去往远方散心。 这些,我有过,你也有过。 可是,80末的我们即将三十而立,90初的你们也险险而过,所谓的梦想,也在现实中变成了为讨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了。 那些年在北京,生活得有规有律: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学琴,周末或旅行,或和基友相约,穿着汉服走遍帝都的各大公园和街头。那时的梦想,只是希望这种安逸能够长久一些,无关爱情,也无关其他。 在大都市讨生活,得需十分强大的心理及体魄,至耄耋之时,仍需在清晨八时与年轻人一般挤公交赶集。因人多拥挤,无人顾及你是否老态龙钟,唯有自救。彼时心愿:在白发苍苍之际,寻一安逸小镇,布衣陋居,粗茶淡饭,守一方寸土,闲时养花阅书,与同龄人跳广场舞,平淡至枯。 是的,愿望,而非梦想。 人心所向,会自动将那些只需稍稍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设定为愿望或理想;而那些遥不可及,美好而又虚渺的光环,必须手脚并用,努力攀爬,才有可能抵达的,叫做梦想。 有梦,才敢想。 你的梦想可以是大富大贵,可它从来和大富大贵没有什么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穷人的梦想远比那些本身享有优势的人更容易抵达,因为内心想要,才会奋不顾身。 一个人安逸久了,会忘记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忘记停留在这座城市的初心。满足现状,享受现有的一切,是需要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生活衣食无忧,房屋车子不愁,儿女升学顺利,再不然,一无所有你也能自得其乐。 可你终究逃不开世俗的枷锁,不得不在清晨六点一刻闹钟响起时,迅速穿衣起身,做好早餐,叫醒沉睡中的孩子,督促他吃完,送他上学,你再匆匆赶去上班;不得不因为老板一句话,将通宵达旦赶出来的策划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即便内心崩溃,也要佯装坚强;不得不因为某些事情而放弃自己计划好的旅行…… 生活中不得不做的事情太多了,放弃安逸,努力奔跑,梦想才得以保存。纵然它遥远如天际,宽广如浩瀚,也要努力拼一把,没准拼着拼着,哪天它就实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