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引述菲律宾劳动就业部门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打算聘请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前往上海、厦门等五个大城市就业,并承诺给予这些菲佣1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1.3万元)的月薪。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表示,目前尚未得到这个消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及家庭不允许雇佣外籍劳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内地有不少未取得合法身份的菲佣,其工资普遍高于国内保姆,月薪大约在7000至8000元之间。在薪水之外,雇主还需要额外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中介费。有中介人员承认,雇佣菲佣存在菲佣“跑路”及被遣返的风险。
网上对于此条新闻的反应,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说中的1.3万元月薪,比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博士、博士后、年青讲师的收入都高得多,不少同胞表示愿意辞工做“菲佣”,价钱方面好商量。二是关注引入菲佣,可能对国内原有的家政市场格局造成的冲击。喜的方面是,有了外来者参与竞争,国内那些价高服务差的家政工就面临淘汰出局的危险。忧的方面是,外来人抢饭碗,会不会对本地人口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引进菲佣”尚处于传闻阶段,谈论影响和后果为时过早。过去大家生活水平不高,国家对外国人就业的限制也多,几乎不可能接触到普通的外籍工人。我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周日在中环、尖沙咀一带见到许多席地而坐的“姐姐仔”,一问才知是菲佣聚会。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餐厅消费,聚会者常常自己带午餐,边吃边聊,过往行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好心的香港朋友感慨,这些菲佣平时工作辛苦,放假却连一个像样的聚会地点也没有。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雇佣外籍家政工成为新潮流。外劳协助家庭处理家务,让家庭主妇得以从照顾小孩和老人的繁重杂务中抽身,有机会进入薪资更高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说,菲佣的引入极大释放了本地妇女的劳动力。到目前,香港已发展起相当完备的雇佣制度,以保障外劳待遇。比如中介机构由政府发放牌照,为每一位受聘的菲佣建档,规定最低工资等。内地的跨国家政业尚未起步,假如今后真的成事,我想比起1.3万元月薪这样的噱头,更重要的是劳动法规方面的配套跟进。我看到2012年《南方周末》曾报道,上海有雇主突然降低家里菲佣的月薪。外来家政工地位脆弱,待遇遭遇如何,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出台相关政策必须审慎。 除了劳动权利需要保障,如何让菲佣能够融入本地家庭及文化也是一大问题。我想最需要克服的,是社会上对菲佣存在的诸多刻板印象。比如家里请个菲佣有利孩子学英文。事实上香港很少有家庭让菲佣教小朋友英文,学英文需到正规学校。再说了,给一份工资,干家政工和英语老师两份活,是不是不太合适?
以上这个细节,我是从台湾学者蓝佩嘉写的《跨国灰姑娘》这本书里读到的,这本书大陆有简体字版。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写到的“灰姑娘变身”故事。有位菲佣平日在外穿时髦性感的女装,回到家则换上朴素的管家服,用这样的转换,为“寄人篱下”的生活寻找自我支配的感觉。我想,这一类与我们现实生活非常不同的经验,非常需要得到了解,并延展到别处。就算菲佣尚未正式进入内地,我们身边的农民工、乡下来的小保姆,他们的人生故事,城市人又了解多少呢? 本帖由 江左萧郎 于 2017-8-3 11: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