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车车飞飞 于 2025-7-4 10:32 编辑
比亚迪,奇瑞(Chery)等中国车企凭借前所未有的敏捷性重塑了全球竞争格局。
它们研发新车型的速度不足外国对手一半,推动了爆炸式增长。
深圳2023年10月,中国车企奇瑞紧急召集工程师和供应商,奔赴山东省招远的测试场。
在一个周末里,他们为出口欧洲的奇瑞Omoda 5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制定了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全面升级方案。问题在于,该车原本针对中国平坦道路和较低车速设计,如今必须应对欧洲蜿蜒崎岖的道路。
仅六周后,奇瑞便开始向经销商发运符合欧洲标准的Omoda 5,配备了新转向、牵引力控制、刹车、减震器和轮胎。
主导此次改造的奇瑞高级车辆动力学专家托内利(Riccardo Tonelli)说:“欧洲车企绝不可能这么快做到,这根本不可能。”
托内利曾在一家意大利车企和一家韩国轮胎厂工作,他估计西方制造商要推动类似改进并通过官僚流程,至少要一年多。
奇瑞Omoda改造彰显了中国车企颠覆性的速度与灵活性。它们已在全球最大本土市场击败昔日外资霸主,如今正加速全球扩张;奇瑞已成最大出口商,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更被视为长远威胁。
中国汽车业崛起关键在于将整车开发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全新或改款车型最快18个月即可上市。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现,中国品牌电动车或插混车型在国内的平均“车龄”为1.6年,而外资品牌为5.4年。
如此速度令传统车企不安,它们通常五年才换代车型,皮卡甚至十年一次。
本文基于对五家中国和七家全球车企的现任及前任高管、员工、投资者等40余人以及多名行业专家的访谈。
路透社记者还走访了比亚迪深圳总部、中国电动车品牌极氪(Zeekr)和蔚来(Nio)的工厂及其欧洲研发中心。
美欧已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指责其“补贴不公”。但路透社发现,中国车企的“开发加速度”才是成本与技术优势最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