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凌晨,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哈尼亚在睡梦中被炸身亡.哈马斯指责是以色列所为,以色列方面则表示,他们不对外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作回应。 但是随后遇袭现场曝光:导弹击中哈尼亚住的那一间房,其它房间完好! 网友评论: jxh光头阿迪 [北京网友]:这是伊朗的御林军军事招待所啊。说最狠的话,做最怂的事,受罪损的辱,挨最毒的打。 loves [广东网友]:没有内鬼谁信?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耶 [天津网友]:伊朗外表看着很硬,实际上千疮百孔了,比筛子还筛子!真的精准的情报,没有内鬼谁信呀!数一数近几年在伊朗发生了多少次暗杀了! 游击队员海吟 [四川网友]:情报是如此的可靠!导弹或无人机是这样的精准,只有投降算了。 [安徽网友]:伊朗这个国家本身也是有问题,自己国家重要人物都能遭杀,……别的重要人物也保护不了,这肯定是他们内部出鬼了…… 必须支楞着 [北京网友]:如果没有内奸,哪里能炸的如此精准,哈梅内伊都朝不保夕了,伊朗必须重建其内卫组织。 1996兵 [北京网友]:细思极恐,这个战术水平有点厉害了! 这本来是风云多变的国际局势里面相当常见的新闻动态,没想到,百度却如获至宝,马上把关于哈尼亚的词条进行了黑白处理。 这就让一则国际新闻的呈现,出现了罕见的情感表达。而这层情感非常明显,就是非常明确的正面哀悼,有强烈的亲近死者之意。 而以色列方面有人表示,哈尼亚的死亡,会让世界变得更好。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讲,消去自己的主观好恶,强调技术的中立,是更安全可靠的策略。 中国官方对此事的体系态度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但根据经验,中国一向是主张和平、谴责暴力的。 可百度却迫不及待地开始“尽孝”了。 这不合适。 大家知道,用黑白色调处理一个新闻专题的页面,体现着一个互联网平台和传播媒介对该事件的态度。一般来讲,本国的重大新闻人物去世,可以采用这种规格的版面语言——“可以”的意思是,没有强迫性,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发行为。 对于一个外国人,中国平台这样贴上去表达亲疏,就显得很莫名其妙了。 我这么说主要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百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媒体平台,它是搜索平台。搜索平台关联了天量的互联网信息,假如一条条讣闻消息都要去做黑白处理的话, 工作量也太大了。 有人会说,现在不是都有AI了吗,哪里会有什么工作量。其实不然。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谷歌、百度等等在内,那些号称机器算法优先的平台,只是通过一种话术把人工操作包装成为表面冷冰冰的数据算法罢了。 但要说一点数据算法也没有,也不客观,因为数据算法确实已经占据了主流,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心智层面。对数据算法的极致表达,是为了给不可避免的人工操作做科学化、合理化的背书。 中国媒体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一家在高调悼念这个人。百度作为非媒体平台,却冲到前面去,这不科学。 有人马上又会来反驳了,说百度怎么不是媒体了?百度是媒体中的媒体好不好。 如果社会各界普遍这么看的话,百度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一定不会高兴的。 因为百度多年来都致力于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萝卜快跑就是相对叫得响的一个人工智能产品。 从财经维度看,是媒体公司值钱,还是人工智能公司值钱?看看英伟达在高位上仍然一年飙升两三倍市值的故事来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说第二点。百度是在百科词条进行黑白处理的,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可问题又来了,在所有去世的人物词条里面,它是一视同仁地处理了呢,还是单独抽取几条进行特殊处理呢? 假如是普遍化的话,那么百科词条的页面就会变得极度难看。因为现代人都习惯看彩色图片,而且也都明白,黑白化的处理和死亡是有强关联的。因此,它的阅读效果就不可能舒服。 综上所述,如果百度还希望被普遍视为是一家技术公司,那么它不应当这么积极地去做黑白页面。而应当像其他更优秀的网络平台那样,把人工的操作隐藏起来,更多地“让数据说话”。 8月1日下午,百度百科关于哈尼亚的词条已经恢复成了彩色页面,不知是听取了网友的意见,还是它认为悼念已经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