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1936年12月由菲律宾经厦门‘光远信局’收寄至漳州南门头的侨批,是海外的叔叔许田螺写给内地侄儿许木其的信……”谈及古城内的侨批故事,福建省漳州市文史专家林南中娓娓道来。
“侨批”是历史上海外华侨华人寄回祖地的银信,是记录侨乡文化、华侨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日前,中新社记者走进位于漳州古城的南风侨批馆探访。该馆占地不大,馆内陈列着清末至上世纪90年代的侨批、货币以及从海外寄回国内的对象等。
“侨批中记录的老地名,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据南风侨批馆创建者林南中介绍,信封上提到的“南门头”位于澄观道以北香港路南端,是古城的四大市场之一,素有“南门银”之称。
“闽南一带生产的瓷器、农用工具,以及鱼虾、大米等物产都在这里转运到漳州石码、厦门、龙岩及广东的潮汕地区。”林南中说,旧时南门头云集各地客商,不管是南货北运,或是北货南调,大都要在南门九龙江码头转运。
该信笺内容为“近阅新闻,咱厝平静安定,余甚慰无忧矣……今备付大洋贰拾大员,至即查复便报……”
“侨批不仅寄来了侨胞海外打拼的血汗钱,也寄来了对家乡浓郁的深情和期盼。”在林南中看来,这封批信虽寥寥数语,但可以看出在南洋谋生的许田螺对故土乡亲的牵挂,而对自己在海外的辛劳却只字不提。“这种情系桑梓的内容,是许多侨批的共同特点。”
现年56岁的林南中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漳州分行,他利用业余时间收藏研究侨批已有20多年。“我高中时就对集邮很感兴趣,当时一些信封上会有外国邮票,我就会把这些洋邮票摘下来。”林南中回忆道。
在收集的过程中,林南中逐步了解邮票来自哪个国家,后来才知道这些贴着外国邮票的实寄封就是侨批,也由此对侨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9年,“家国情怀·记忆遗产——侨批与金融历史文化展”在漳州开幕,林南中的多件藏品参与展出。
如今,林南中收藏了近千件侨批。据他透露,其中收藏着一封目前福建省最早的侨批,侨批上书写着“辛酉年元月廿九日托”字样。他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数据,推断出此封侨批的寄件时间应该是1861年。
“这件早期侨批的发现意义重大,也恰好印证了漳州源远流长的出洋‘过番’经历与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林南中认为,侨批里的语言最真实,透过一封封泛黄的侨批,可以领略闽南的特色文化,感受先人海外打拼的历程,聆听“水客”及侨批信局诚信经营、助力讲好华侨华人的故事。
“侨批是珍贵的乡愁记忆文献,未来希望能留住海外乡亲在古城的乡愁记忆,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记住老一代华侨对于祖地的眷念与贡献。”林南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