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李电池(来自豆瓣)
来源:
https://www.douban.com/note/722573695/
有兴趣可以看我豆瓣更详细的日记
潜店这几天准备过来来的妹子,前几天在国内面试上了一个待遇不错的公司,因为觉得不好拒绝这边潜店的打工换宿,还是毅然决定再来墨宝fun dive一下。这个妹子之前有到过墨宝我们见过,住在一家民宿,想用厨房又不敢提问,我跑去询问房东厨房是否可以用,哪怕需要支付费用也可以,房东欣然同意了免费使用厨房,前提是大家一起share晚餐,于是才有了先前写的参加当地人趴体的后话。
同住宿舍的
广东
教练Kea人高马大,性格也像外国人,天天“歌舞升平”,连我这种间歇性兴奋类型的人都有点招架不住夜夜饮酒。 今天天气好需要喝酒,今天不喝酒太无聊,明天这个妹子要走所以今晚需要喝酒啦,总之总有要喝酒的理由。另一舍友阿布作为理工男,弱弱诺诺心里大概承受不住,却不同意也不拒绝,每次都被
广东
教练拉上站场大战几回合。
作为一个
中国
人,“拒绝”是一个貌似特别刺眼的字眼,似乎意味着“扫兴”,“不通人情”,“无趣”。“提要求”也一样,似乎就成了索取的一方,更不愿意让天平失衡。就连我自己有时也是这样,想提出要求总要设想很多对方可能出现的回答,提问是否合理妥当,时机是否合适,内心戏一大堆。
大概和从小教育有关,
中国
的传统教育推崇合众为一,缺乏人际间的界限。一方面,不随意拒绝别人,另一方面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拒绝,分不清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划界限是一项具有高情商的事情。大多数国人认为所以立界限意味着冲突,而冲突会导致关系的分裂,所以为了化解冲突,愿意做很多事,包括付出大量的时间。我想说,在墨宝就算了吧。我希望自己在想喝酒的时候喝酒,不想喝酒的时候躺下。在想泡妞的时候泡妞(别人,不是我),不想泡妞的时候遛狗。分清楚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事情,也少操心别人的事情。
老哈教练和我说下午去
宿务
一趟,出于在国内的搭讪习惯,我随口说了一句“for what?" 老哈哈哈大喜笑”you are my wife? for what for what.?”我一时间竟然被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吓了一跳,毕竟根深蒂固的呀。
有时候我八卦
广东
教练的
韩国
前女友事情时候,他通常说“别问!”通常我就不会八卦了,希望下次阿布不想喝酒的时候能够大声的说“不喝!”
|